林丹汗一死,其察哈爾餘部土崩瓦解,對皇太極此行戰果而言,可謂是錦上添花。
辛亥,察哈爾寨桑噶爾馬濟農等率其國人六千奉竇土門福晉來歸。
代善聞之,以為這蒙古汗福晉前來歸附之事,是前所未有,便設盛宴以迎歸附的蒙古諸臣。
晚宴上,皇太極並未現身,席間,噶爾馬濟農多次向代善暗示,願締結姻親,以示修好。
“若是金國大汗肯娶芭德瑪瑙伯奇福晉,以揚其仁義,是皆大歡喜,往後察哈爾部來歸之人,可就遠遠不止六千戶了……”
這林丹汗有八大福晉,每一位福晉都有其統領之部眾,這位芭德瑪瑙伯奇福晉名叫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居八大福晉之四,統管竇土門萬戶斡耳朵。作為第一位歸附金國的林丹汗之妻,可謂意義深遠非凡。
代善深明聯姻之利,唯一的難題,便是如何說動皇太極了。
於是,第二天,代善便聯同眾貝勒,一並上奏皇太極,懇請其為娶竇土門福晉為妃。
皇太極聽後,拍案而起,怫然道:“豈有此理,本汗不娶她,難道這竇土門萬戶還不歸附了不成?”
“大汗若肯施以恩澤娶她,不僅能安定蒙古,群庶也無不歡欣,還望大汗三思——”
皇太極是一股無名火上心頭,“本汗連要娶什麼女人,也不能自己定奪嗎?”
代善見狀,遂曉之以理道:“這位竇土門福晉,委身順運,異地來歸,是天賜恩澤,大汗若不肯納,豈非有拂天意?大汗修德行義,允符天道,故天加眷佑於大汗。此乃一箭雙雕之明策。”
眾人也勸諫再三,皇太極仍是以“不娶”二字作答。
代善見勸諫不成,於是令眾人先退,自己留下同皇太極推心置腹道:“大汗這樣堅持,可有什麼緣由?”
皇太極盯著手中的戒指半晌,才答:“我答應過她的……不能再違背誓言了。”
代善慨然,“在其位,謀其事。大汗如今貴為國君,豈能為了區區盟誓,而不謀國之興盛?”
“代善,本汗的後宮裡,已清一色皆是蒙古女人了,還娶得不夠多嗎?”
他負了她一次又一次,難怪她會恨他,也難怪她不肯原諒他。
想到這裡,皇太極更加不肯讓步,“我說了不娶,就是不娶,你且退下吧。”
代善出了禦帳,也不知該如何跟蒙古人交待。
那邊千戶人都在等他的好消息,皇太極又是塊硬骨頭,沒那麼容易說動,左右權衡一番,不如就將聯姻一事給推了去。
反正這令是皇太極下的,他已經儘心儘力了,若真出了什麼岔子,也不是他的責任。
代善騎上馬,正往蒙古降人的營地行去,還未入營,途中便迎麵躥了出來一個女孩兒。
代善連忙勒馬,正是古怪,隻見後頭追上來幾個蒙古兵,喊道:“格格,快彆亂跑了,福晉正找你找得緊呢!”
三個蒙古兵上下其手將她給抬了起來,代善騎在馬上,混亂中瞥見了那女孩兒的容貌,大為吃驚,下馬連聲道:“慢著,慢著——”
“貝勒爺,有何吩咐?”
代善跳下馬,命他們將人放下了,這才得以好好打量她的容貌。
她的皮膚格外蒼白,有著一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更重要的是,那眉眼間的神態,和她一模一樣……
代善詢問那蒙古兵道:“這是誰家的格格?”
“回貝勒爺,是跟著竇土門福晉來的……”
這麼說來,她便是林丹汗的女兒了……代善喜出望外,天無絕人之路,他正為聯姻一事一籌莫展,真沒想到,這麼快就有對策送上門來了。
那女孩兒不過十歲左右,已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五官也很是精致,尤其那抬眸的疏離冷漠,和那位“烏尤黛”,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這世上豈會有如此湊巧之事?
代善俯身問她:“你這樣急匆匆的,要去哪裡?”
“我要去見金國大汗!”她昂著頭答。
“見大汗做什麼?”
她咬著牙,不肯說。
代善沒有追問,當即同她協商道:“我可以帶你去見大汗,但是,你不許說是我出的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補注:史料出處《清史稿》、《清太宗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