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王相和、薑楠靜靜看著李治。
此時的李治,完全不像是一個九歲的孩童,更像是一個心機深沉的成年人。
“晉王要把這猜測告知陛下嗎?”王相和低聲問道。
雖然他是李世民賜給李治的,但如今他也在適應著,如何平衡自己在陛下跟晉王跟前的職責。
畢竟,這些時日來,他也是能感覺到,晉王對他明顯與薑楠不同。
偶爾就會不著痕跡的把他排除在外。
而這對於身為隨身太監的他而言,幾乎就等同於失職了。
“萬一不是呢?”李治看了他一眼。
同樣,他也能感受到,自從到達醴泉後,王相和已經在努力的改變他自己了。
尤其是在調查唐善識社交圈一事兒上,王相和基本上就是完全接住了李治給他的台階。
這件事情自始自終沒有跟李世民稟奏過。
“殿下,這件事情看起來是越發錯綜複雜了,奴婢是為殿下的安危著想,並非是……。”王相和斟酌著語言。
想著怎麼說才能讓李治不反感,而且還不認為自己是胳膊肘往陛下那邊拐。
“你是指博陵崔氏嗎?”李治問道。
王相和猶豫了下,還是說道:“博陵崔氏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無論是長安還是各地州縣,為官者多不勝數。雖不會官官相護,但其士族的影響力對於每一個博陵崔氏的官員而言,就如同給自身官品憑添三級。”
李治冷笑一聲,道:“早晚把他們連根拔起!”
王相和欲言又止,扭頭看了看一旁的薑楠,隨即也不再說話。
而與此同時,自坍塌後一直都過有些戰戰兢兢的醴泉縣令,府裡迎來了一位貴客,正是陵令崔英。
“崔大人可算是來了啊,這幾日我這心裡頭可是天天盼著崔大人的佳音啊。”常和把崔英親自迎進書房,連連感慨道。
“常大人這就慌了?”崔英顯得從容不迫、風輕雲淡。
常和先是愣了一下,而後看著臉色風輕雲淡的崔英,饒有意味道:“看來崔大人這一次是帶來好消息了?”
“今日來貴府兩件事情。不知常大人想先聽哪一件呢?”崔英含笑吊著常和的胃口道。
這些時日他也過的是膽戰心驚、坐立不安,天天盼著長安能帶來好消息。
所以眼下,自然也要讓常和體會體會他這幾日的煎熬心境。
“崔大人莫開玩笑了,你看看,我這幾日都急的快要上火了。”親自把丫鬟手裡的茶水放到了崔英手邊。
而後示意丫鬟出去,把書房門關上。
“那常大人可知,晉王已經在醴泉驛館了?”崔英絲毫不著急,風輕雲淡的問道。
“自是知道啊,要不然也不會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的團團轉了。”常和真有些按耐不住了。
“這不,前日一早知道這消息後,我就馬上跟府裡說我感染風寒,怕是不能見客了,還打算要不要差個人給晉王殿下賠罪呢。”
崔英一臉微笑的望著常和急的快要跳腳的樣子,這跟自己前幾日坐立不安的樣子何其相像啊。
而後隨著常和打開書房角落的一個箱子後,崔英雖然隻是餘光瞟了一眼,但立刻領會常和的意思。
“明後日閻大匠就將來醴泉……。”崔英淡淡說道。
“真的?”常和驚喜道:“如此說來,坍塌一事兒算是過去了?”
“過不過去了暫時不知道的,但往後……怕是也沒有好日子過了。”崔英感歎道。
常和捋著胡子沉思了下,猜測道:“莫非是跟晉王有關?”
崔英點了點頭,道:“據說陛下打算元日後讓晉王全權負責修建昭陵,閻大匠、閻少監則輔佐晉王。”
“這有何懼?”常和詫異道:“莫非崔大人還擔心一個孩童不成?”
“難道不用擔心嗎?難道還能像以前那般明目張膽嗎?”
崔英想了下,而後道:“對了,這次撫恤死傷工匠一事兒,也將有晉王負責,這件事情,你這裡可不能出現差錯。”
“怎麼,崔大人還怕晉王能查出什麼來?坍塌一事兒,晉王逗留了多少時日,最後不也是無功而返?這到如今,陛下也隻是暫停修建而已,想必……也是為了做給天下人看吧。放心,這件事情我心裡有數。”
常和把旁邊的箱子合上,而後拍了拍書房的門,隨即道:“把箱子給崔大人裝車上,讓馬車去後門裝。”
崔英默不作聲,捋著胡須眼帶笑意,滿意的點了點頭。
而後道:“這還有第二件事情,常大人想聽嗎?”
“崔大人今日可是我府上最大的貴人,想必這第二件事情,更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天大喜事兒吧?”常和此時才走到崔英旁邊坐下。
崔英默認的點了點頭,而後道:“不日兵部崔侍郎的公子,將要來醴泉遊湖,這件事情……。”
“包在我身上了。”
常和拍著胸脯,而後像是想起了什麼,道:“公子怕是還會在醴泉小住幾日吧?這驛館是……。”
“互不打擾就行,公子這次前來,不過三五友人,想必常大人必然會安排妥當吧?”崔英問道。
常和在腦海裡琢磨了下驛館房舍布局,隨後點著頭:“那是自然,這件事情崔大人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