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八章 太學開學(2 / 2)

盧植雖然年邁,不過多年來有華佗為其調理,這幾年又勤練五禽戲,原本曆史上在幾年前就該去世的他,如今卻還十分健朗,聽到劉赫的問話後,當即不假思索回答。

“回陛下,此次共有兩萬四千三百七十九人前來報名,錄用入學者,共計一萬六千五百三十八人,其中經院學子占據三成有七,兵遠兩成有八,醫院其次,工院最末。”

“在這一萬多人中,世家子弟,占據不到三成,而當初陛下在雲海郡所敕封之諸多商賈、工匠,陛下曾給他們等同士族出身,此次他們中多半都有家族子弟前來應考,且多數都得錄用,共有四千六百餘人。剩餘者便是尋常百姓出身。”

聽完盧植的彙報,劉赫微微頷首“嗯,倒是和朕先前預料,相差不多。”

“陛下聖明。”盧植躬身說道。

錢理湊上前來說道“陛下,開辦太學,除卻是要為朝廷培養人才之外,還要收儘天下士子之心,然如今太學學子,如此出身,隻怕這士子人心,依舊與朝廷相背離。”

“司隸校尉所言不差。”京兆尹蔡邕也附和道“老臣鬥膽進言,是否可為士族子弟,些許便利。如不經招考,便可直接入學。或五舍之考核,可適當給與加分,使其能為朝廷所用,不至離棄。”

蔡邕此言一出,在場的不少大臣,都紛紛表示讚同,連帶孟建、石韜、趙瑾、霍清等跟隨劉赫多年的親信,也都是如此。

在所有大臣眼裡,士族向為萬民之首,如今陛下能夠將這太學向所有百姓開放,已是仁慈至極,給與士族些許特權,也在情理之中,百姓們也斷然無話可說。

劉赫看了看錢理,發現連他這個真正窮苦百姓出身的人,也對此提議露出了讚同之色,隻是沒有出言表態而已。

劉赫卻是嘴角一揚“數日之前,皇叔劉虞,曾帶著幾位皇親前來見朕。”

大臣們不知道他忽然提起這事,是有何深意,隻能低著頭聽下去。

“皇叔向朕提了一個請求,他說如今我漢室皇族之中,年輕子弟極多,然其中多有不肖之子,平日裡不學無術,還望朕能通融一二,放他們入學,嚴加管教,以求日後能為國效力,封妻蔭子。連太後也在用膳之時,側麵提點了朕幾句。”

劉赫說完,掃視了眾人一圈“你們猜猜,朕是怎麼回複他的”

大臣們麵麵相覷,隨後一名大臣首先說道“劉虞不但是朝廷宗正,更是陛下皇叔,中正仁和,處事穩妥,當年出使荊州,震懾劉表,多有功勳,何況如此請求,既合乎情理,又是為皇室以及朝廷著想,還有太後的麵子,陛下想來應當答允了。”

荀彧眼珠轉動了下,說道“陛下應該回絕了宗正。”

劉赫笑道“哈哈哈果然,唯有文若,最知朕心。不錯,朕當場便回絕了皇叔。”

看著大臣們一臉驚愕和茫然,劉赫說道“朕對皇叔說,家世出身,不過是父母所賜,不值得炫耀。即便是皇族子弟,又能如何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指望著依靠父母所賜皮囊的身份,謀求什麼特權,混混度日,終究是害人害己,更害了朝廷。他們若是不能浪子回頭,縱然入了太學,也隻是敗壞太學風紀。如若能幡然悔悟,發奮讀書,憑借自身考入太學,甚至直接出仕為官,建功立業,豈不反而能留下一段佳話”

“這”經他這麼一解釋,眾人自然也明白了劉赫說這段話的用意了。

連劉氏皇親,尚且不能有什麼特權,更何況士族了

隻是明白歸明白,多數士族出身的大臣,還是心有不忿,隻是不敢表露了而已。

錢理問道“那不知陛下意欲用何手段,解如今局勢,收士子之心”

劉赫看向了窗外,淡然說道“士族終究對我大漢,多有功勳,這特權麼朕可以給,不過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聽他這麼說,許多大臣頓時眼睛一亮。

隻見劉赫對盧植說道“盧愛卿,你即刻發榜通告四方,就說此次太學招考,有諸多士族子弟,因種種原因,未及趕到,以至於錯過招考。念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特此於於三日之後,再次考核,所有士族子弟,若能通過第二次考核,同樣可以入學。另外,屆時朕會公布當日曾說過的太學之中那件絕世寶物。”

盧植有些不明所以,不過還是領旨退了下去。

“陛下”錢理有些不解道“士子們對太學多有成見,本就不願前來應考,並非未及趕到,陛下何必”

荀彧卻打斷了他的話“道準不必多問了,陛下此舉之意,三日之後,我等便可儘知矣。”

錢理不再說話,劉赫也繼續扭過頭,看向了太學內外那人頭攢動,諸多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臉上都透露著疑惑之色。

盧植很快便將二次招考的榜文張貼了出去,這一消息,一時間又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何意莫不是對我士族子弟之特殊優待”

“不像啊若真要優待,何必還要考核,直接入學不就是了”

“不過你們說,陛下為太學準備的那件絕世寶物會是何物我倒當真有幾分好奇了。”

“嗨,我看呐,不過就是哄騙人心罷了,能是什麼好東西。”

這些士子們正在議論紛紛時,有幾個人擠入了這一堆堆、一群群的士子之中。

“各位且放寬心就是,以在下之見,這太學根本是徒有虛名,什麼招考,什麼寶物,不過都是幌子,諸位切莫上當。”

周圍的士子們,絕大多數對太學都多有怨憤之意,一聽此論,自是正中下懷,紛紛扭頭朝說話之人看去。

“哦何以見得還請兄台明示。”

“嘿嘿,你們就沒發現麼此次太學入學名單上,多數都是商賈,小民之子,而我士族子弟,占比極少啊。”

聽了這話,眾多士子朝那榜單上了看了一眼“確實如此啊。不過這又能如何”

後擠進來的那些人說道“這說明天下士人,心不在朝廷啊。然而當今天子,雖然對我士族曆來多有打壓,卻也深知士族不可或缺,極為重要,因此仍舊想要對我等加以拉攏。我看陛下定是見此次入學之中,我士族子弟極少,因此有些急切,這才匆匆命盧公準備第二次招考,否則如此大事,何以之前毫無消息”

眾人一聽,大覺有理“對啊,兄台所言甚是。那以足下之見,這招考,我等當應否”

那人搖了搖頭“自是不當應考。陛下如若真是有心待我士族,理當免試入學,我士族子弟,自幼便飽讀詩書,豈能與那些尋常小民相比至於那絕世寶物嘛,嘿嘿,時至今日也不曾透露半分,定是想借此引人注目罷了,不值一哂。”

“不錯不錯,兄台所言,正合我意。辦學便是辦學,還要是寶物,我等又不是商人,前來求學,要寶物作甚”

“經兄台一言,我等茅塞頓開啊。”

“看來果然還是豫州的那位,更有招賢之誠意,我意已決,過幾日便去豫州投奔”

眾多士子,紛紛下定了決心。

而就在他們說得熱鬨時,那些挑撥是非之人,又悄然離去。有的直奔洛陽城外,有的則往城北的某幾處府邸跑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