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孫劉異心(2 / 2)

“此二人都是胸懷天下,頗有野望,絕非甘為人臣之輩。劉備與青州眾多士族暗中交好,收買人心,又使各種手段,阻攔徐州才俊前往洛陽效力,將這些人傑,都留在自己麾下,且往日對朝廷諸多政令,也多有陽奉陰違之事。”

“至於孫堅,比之劉備,則更為明顯。當年劉焉稱帝時,派出使者敕封他與劉備,劉備將使者趕出徐州,而孫堅卻隻是推辭了劉焉封賞,對那使者卻是以禮相待,款待數日後,回贈厚禮,遣送其回益州。這些年,他明麵上受劉繇轄製,可劉繇幾次傳召於他,他都推托不去,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恩威並施,招撫山越人,其誌不在小。”

聽到這裡,曹操自然也已明白了過來。

“不錯不錯,確實如此。此二人之誌向,必不甘願坐視劉赫一統天下。”

“正是如此。”賈詡說道:“所謂唇亡齒寒,如今除卻劉赫之外,天下諸侯,便以主公最強,主公一旦戰敗,劉赫奪取豫、荊二州,隨後便可輕取青、徐之地,再從荊州分彆沿江攻取楊、益,最後以士燮之能,麵對如此局勢,必然投降,則劉赫不費吹灰之力,三年之內,可使天下歸於一統。”

“到了那時,劉備與孫堅二人,最多不過得封一方縣侯,在洛陽歸養,處處謹慎,豈有如今身為一方諸侯這等氣勢?因此,屬下料此二人,如今隻怕比主公,更加憂心。主公可一邊撤退,爭取時日,一邊派舌辯之士,分彆徐、揚說之。待劉、孫二人響應劉赫之命,起兵與張勇等人會師一處時,便突然發難,我軍再向北殺回,如此,敵軍必敗。”

“嗯,好!文和一言,令我茅塞頓開矣。”

曹操胸懷大暢:“傳命下去,全軍南撤,暫避鋒芒……”

柴桑城將軍府中,孫策、周瑜,還有程普、黃蓋等將領,齊聚一堂。

“主公忽然緊急召見屬下,不知有何要事?”程普問道。

孫堅麵露難色,從桌案上,拿起了一封拜帖,遞了出去。

程普接了過來,正要展開一看,周瑜卻說到:“可是曹操送來的拜帖?”

孫堅有些驚訝地看了他一眼,隨後點頭道:“公瑾賢侄果然聰慧,不錯,正是曹操派來了使者,意欲和我軍結盟。”

“結盟?”孫策和諸多老將,都是詫異非常,隻有周瑜,還有他身邊的一名大約二十六七歲的國字臉青年,卻是笑而不語。

孫堅看著他二人,問道:“莫非公瑾和子敬早已猜到?”

周瑜身邊這人,姓魯名肅,字子敬,乃是周瑜多年至交,之前劉赫招賢納士時,孫堅、劉備等人,都以遵照朝廷政令為名,也先後張榜招賢,周瑜第一時間,便向孫堅舉薦了魯肅、張昭、張紘等幾位名士。

張昭與張紘,精熟政務,孫堅便派他們四處巡視,安撫民心,整頓地方,而魯肅幾次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則讓孫堅刮目相看,從此將他留在身邊,委以重任。

見孫堅發問,周瑜笑而不語,倒是暗中推了魯肅一把,魯肅有些不明所以,見周瑜朝自己使著眼色,這才明白過來,當即一步跨出,朝孫堅行禮。

“回主公,屬下與公瑾曾經就日前許昌一戰而定下賭約。”

孫堅饒有興致地問道:“哦?結果如何?”

魯肅憨憨一笑:“不怕主公見笑,屬下斷定,曹軍準備充分,而朝廷大軍被攻其不備,必然會落敗。結果麼……嗬嗬,主公也看到了。”

孫堅頷首道:“嗯,許昌一戰,確實大出我之所料,那荀攸謀略之深遠,用心之周密,實在令人生畏。”

魯肅繼續說道:“在曹操敗報傳來之時,屬下就與公瑾談及此事,我二人此次意見倒沒有相左,而是一致認定,曹操必會想方設法,前來說服我軍,與其結盟,原因很簡單,若非如此,曹軍不但要失去豫州,且連荊州和徐州,也斷然難保,因此他隻有此一法,或可自我保全。”

孫堅一拍大腿:“二位賢侄,果然聰敏過人。那不知以二位之見,我軍該如何應對?”

公瑾上前一步,反問孫堅:“屬下鬥膽問一句,不知主公之意如何?”

“這……”孫堅瞄了在場眾人一眼,並沒有說下去。

這時,孫策倒是嚷嚷開了:“嗨,這有什麼好猶豫的?曹操一敗,朝廷很快便會來接管揚州各地,到時父親最多被封侯賜爵,就此養老,如何還能麵南稱孤,成就大業?要我看呐,如今他們三個皇帝,三漢鼎立,咱們從中漁利,是最好不過。”

“逆子,不可胡言亂語。”孫堅佯作發怒,叱責孫策,孫策卻不以為然。

程普上前說道:“主公,少主之言,雖是莽撞,卻也並非無理。自古以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事,不在少數。當今天子,何等英武之人,朝中諸多大臣,稍有不順其意,便遭滅門之禍,他豈能坐視主公這等英豪繼續做這一方諸侯?”

韓當也說道:“德謀所言不差。主公如今兵力雄厚,更有新練成的三萬水師,雄踞江東,正是建功立業之時,若就此徹底歸順朝廷,豈不可惜?”

孫策見眾人都是如此看法,心中的膽氣也更甚了三分:“父親,不必猶豫了,依孩兒看,這個盟約,可以結。”

孫堅手指敲打著桌麵,一時陷入了沉思。

周瑜再次說道:“主公,以屬下愚見,要與曹操結盟,並非不可,卻需曹操先允一諾。”

孫堅馬上追問:“何諾?”

周瑜朝著東北方向指了指:“朝廷封主公為荊州刺史,那曹操既要拉攏主公,自當有些誠意,除卻荊州之外,還有這揚州刺史之位……”

孫堅雙眼一亮:“對啊……”

同一時間,徐州,東海郡,也迎來了同樣的一個使者。

不過和孫堅不同的是,劉備並沒有先將他安置在驛館之中,自己私下與眾將和謀士商議,而是直接將使者帶到了自己的徐州刺史府大堂之中。

除卻鎮守廣陵郡的太史慈以外,徐州眾將和文臣,全部齊聚於此。薑桓、張飛、田豐、審配、簡雍、孫乾、糜芳、諸葛玄和諸葛瑾叔侄,還有陳珪與陳登父子等等,全部到場。

劉備端坐正中主位,神色有些冷漠地看著下麵站著的豫州來使。

“曹操,我漢室國賊也,反叛朝廷,更屢次圖謀我徐州城池,此番有何顏麵,竟敢派使者前來見我?”

“就是,上次那曹賊截斷我大哥在沛縣的後路,險些害的我大哥戰死,如此深仇大恨,俺老張還沒找他去算呢,他還敢派人過來。來來來,兀那家夥,讓俺老張先捅上幾矛,若然不死,再聽你說。”

說罷,他提起丈八蛇矛,就要刺了上去,那使者卻是麵不改色,隻是瞥了張飛一眼,嗤笑一聲:“哼哼,原以為劉使君貴為漢室宗親,該當有禮有節,不想也是如此粗鄙,如此,陳某束手待死,請張將軍刺來便是。”

劉備神色微微一變,急忙喝阻張飛:“三弟,退下。”

張飛努了努嘴,將蛇矛一收,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