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一百一十章(1 / 2)

原來這安寧郡主今年方十八歲, 生得容貌嬌豔,頗有姿色, 亦曾讀書識字,隻一件:從小時,母親去世的早,祖母永樂公主憐惜外孫女,唯恐她被繼母苛待,故打小便接到膝下親自撫育。

永樂公主生有二子,孫輩不下十人, 卻隻有安寧郡主這一個嫡出的孫女是由她撫養長大,因此嬌養溺愛, 不啻珍寶,凡孫女兒一舉一動, 皆百依百順。

永樂公主又是長康帝一母同胞的長姐, 自幼情分極好, 因此連帶著長康帝也對安寧公主愛屋及烏, 七八歲上便加恩冊封了郡主, 比其他宗室的郡主縣主都要榮寵三分。

這安寧郡主可謂是順風順水長大, 無論做什麼事都有祖母護著, 因此時日一長,未免釀成個跋扈的性子,行事但憑自己心意, 喜怒無常,──自己尊若菩薩, 他人穢如糞土;外具花柳之資,內秉風雷之性。

但凡服侍的人略有一丁點不合心意之處,輕罵重打, 十幾年來不知換了多少丫鬟。

翠袖原是永樂公主身邊的丫鬟,看她行事妥當,特意指給孫女使的,因著這一層緣故,安寧郡主才勉強容下了她。

翠袖亦知安寧郡主脾性,一直小心謹慎,如履薄冰,這些年才平安留了下來。

安寧郡主因有祖母疼愛,一向自視甚高,且隨著年歲漸長,私下偷看了不少話本,一心想尋一個才貌雙全的如意郎君,等閒的王公子弟都入不了她的眼,左挑右揀,故年屆十八仍未許人。

早先永樂公主也為她相看過不少世家子弟,隻是安寧郡主驕橫跋扈之名在世家之中都不是秘密,略有些風骨的人家都不願結親。

這些都是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永樂公主雖貴為公主,亦不能相強,而根基門第略差些的,永樂公主又瞧不上,因此拖到如今。

此番安寧郡主卻一眼看上了王珣,年紀輕輕便中了探花,又生的俊美非凡,與她臆想中的清俊公子一模一樣,正合了心意,因此也不管什麼規矩體統,隻想著如何遂意。

但凡安寧郡主拿定了主意,便無人敢違拗,因此房中服侍的眾人都低下頭不敢言語,翠袖雖知不妥,卻也不敢多勸,隻能依命去打聽。

王珣卻全然不知,打馬遊街後便回了府裡。

彼時劉氏與黛玉已命人預備好了宴席,堂客自在前院吃酒看戲,劉氏上房則另擺了幾桌席麵,又請了一班小戲,款待各家女眷。

王珣回房換了見客的衣裳,便去前院招呼,今日來的有各家親友,國子監同窗,以及今科同年等等。

這廂黛玉招呼各家千金,劉氏則與一眾誥命夫人說笑。

這日戲文唱的是全本《節孝記》,正唱到下卷的《陳情記》,乃是頌揚李密夫婦侍奉祖母的孝道,眾人無不稱讚。

一位夫人有心奉承,向劉氏笑道:“都說那李老夫人享福,我看卻不及卻不及太太,令公子年少有為,未及弱冠便高中探花,太太真是全福。”

另一人也不甘示弱,忙笑道:“可不是,這十八歲的探花幾十年也難得出一個,聽說聖上還親自賜了字給王大人呢,這可是天大的恩典,本朝曆來也沒幾個臣子有這份殊榮。”

又有一人笑道:“聖上這般器重,王大人又是這樣的才華人品,將來封侯拜相自是不在話下,日後也不知哪家有福,能得這麼一位乘龍快婿。”

這樣的少年俊才,真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偏生不管她試探了多少次,對方總不肯鬆口。

劉氏心下明白,卻並沒有接口,隻微微笑道:“承諸位吉言。”其餘的卻便不肯多說。

其他人見狀,瞥了方才那人一眼,心下暗笑,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身份,竟也妄想高攀,麵上卻未顯露半分,圍著劉氏,明裡暗裡打聽王珣的親事,你一言我一語,奉承個不停。

劉氏雖有些無奈,也隻能耐著性子應酬。

這日宴席直吃到傍晚方散,各自回家。

王珣與狗兒才送完了客人,忽有人報李姑爺來道喜,王珣早知姐夫李峰月前因功升了雲騎尉,奉旨回京述職。,不想這麼快就到了京中,驚喜交加,連忙接出去,就讓到劉氏上房來。

劉氏見女婿回京,又升了官,心中自是喜悅,敘了些家常,就留住吃飯。

次日又擺了兩日酒,宴請本家親友並一眾街坊鄰舍,亦是戲酒不斷,其中熱鬨不必細說。

第三日,王珣入朝謝恩,同狀元鐘鼎、榜眼馮士民,皆授了職。

曆來新科進士二、三甲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最後按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其餘則分入各部學習或赴外地任職。

一甲三人則卻不必朝考便直接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為編修。

王珣磕頭,謝恩而出。就擇日到翰林編修之任,又去拜謝讀卷大臣,各同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