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杏壇(1 / 2)

要知道古代書籍稀少的主要原因,除了世家大族私藏外,便是抄寫困難。

抄完一整部書,至少也得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且幾千字便是一車的竹簡。

之前司馬徽收徒講學之時,很多學子根本就沒有書籍,隻能苦哈哈的乾聽。

而有了這印刷術,便可實現每個學子都手捧聖賢典籍的盛況。

“這些也是用於印刷的工具嗎?”韓玄的父親韓亮,走到一旁裝著一個個小拇指大小的泥印,其上也有反刻的字,數量繁多,分彆放置於不同的木格之內。

“是的父親,這是屬於活字印刷,相比於雕版印刷更為靈活。”韓玄點了點頭,看著幾乎占據整麵牆壁的泥活字,眼中閃過幾分苦澀。

要知道這些泥活字,可是害苦了他。

當初他研製印刷術時,自然而然率先想到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活字印刷術。

他命令工具燒製泥印,並雕刻文字時發現,這個工程量遠超他的預計。

畢竟人們尋常使用的漢字,常用字就有三四千個,再加上一些不常用的字就已經破萬,數量繁雜,宛若漫天繁星。

更何況,很多書籍內,一頁之中會出現很多的重複字。

這就代表著,有些常用字需要大量的製作。如果說常用字每個製作十個,不常用字每個製作兩三個。

經過韓玄的初步計算,這足足需要將近十萬個泥活字,這還是韓玄往少了計算。

但活字印刷術使用起來,極其靈活,遠超雕版印刷術。

在印刷時若是發現有錯字,活字印刷隻需要重新更換泥活字即可,而雕版印刷則是需要重新雕刻整個版麵,少說也得浪費個兩三天的時間。

而且,漸漸的韓玄也逐步發現,活字印刷術的缺點。

簡單的來說,光是選字就極為困難,麵對著一整麵牆的泥活字,你就找吧!定然是找的暈頭轉向。

而且找字,你就得認字,這就代表尋常工匠無法擔任這項工作。

而雕版印刷則不同,哪怕工匠不識字,隻需要將需要篆刻的字寫在薄紙上,再反貼在木板上。

即便是大字不識的工匠,也能根據筆劃,照貓畫虎的,一刀一刀雕成便即可。

而且當世流傳的古籍並不多,也就是四書五經這幾種。雕版刻出來之後,至少能夠持續使用幾年的時間,不用定期更換。

反倒是活字印刷,每拚出一頁文章,印刷後便需要將將泥活字重新放回原本的木格中,否則下次再用的時候就更加找不到了。

總體來說,以韓玄的眼光來看,雕版印刷更適合用於印刷大量的書籍。

至於活字印刷,待日後某個學子或者士子,覺得自己能夠著書立傳,在自行酌情使用吧!

反正這兩套印刷設備他都已準備好,日後也會不斷的進行完善。

帶著眾人離開印刷室後,韓玄帶著眾人繼續參觀書院。

穿過藏書閣後,便是一片片杏樹,清幽安靜,隻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石徑小路,蜿蜒曲折深入杏林之中。

“這裡清淨,優雅倒是個不錯的隱世之所。”韓玄的祖父韓嵩四處打量著周圍,對於這裡他顯然是很滿意。

“祖父若是喜歡,不如便久居於此,孫兒日後探望也方便些許。”韓玄當即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