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黎的親衛悲憤大呼,一個個持矛殺向李瑄,準備為頗黎報仇。
“殺!”
王思禮揚刀躍馬,指揮士兵們衝鋒。
“噗嗤!”
“噗嗤!”
當千騎卷過的時候,頗黎的親衛淹沒在唐軍的鐵騎下,無一存活。
那威風凜凜的狼頭纛,也被馬蹄踐踏。
李瑄沒有憐憫頗黎,突厥遊騎殺死大唐民夫一千多名,還斬首示威。
這觸動李瑄的底線。
……
“那是一座屍山嗎?”
程圭遠遠望見高坡上堆滿的屍體,不禁驚呼。
他以為最起碼要鏖戰一番,可突厥騎兵見他們像羊見狼一樣,做鳥獸散。
唐軍精騎內也一陣騷動。
“李將軍已經將突厥打怕,見我等來,儘無戰力。這唾手可得的軍功,可見張齊丘多麼愚蠢。”
李光弼立刻明白其中的因素。
突厥在李瑄那裡流太多血,喪失鬥誌。
援軍的到來,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刻,李光弼內心非常欽佩李瑄。
突厥左廂諸部這麼慘烈,豐安軍的傷亡一定很重。
“程將軍,儘可能殺、俘突厥騎兵,這樣我們攻破突厥左廂諸部,將不費吹灰之力。”
李光弼又對程圭提醒。
“諸將以五百人為隊,追擊突厥兵士。”
程圭向士兵們下令後,唐軍精騎嗷嗷叫地尋找自己的目標。
一夜繞道趕路的困倦,一掃而空。因為他們即將獲得龐大的軍功。
曠野之上,遍地都是無主的戰馬,無法統計。
地上時不時能看到散落的兵器、盔甲、弓箭、食物。
李瑄率領千騎,奮馬直追。不斷有突厥士兵曝屍荒野。
一路追殺突厥潰軍三十裡,方才罷休。
由於路上乾擾太多,李瑄無法帶著疲倦的士兵追上阿波達乾酋長。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等唐軍進行休整,就會進擊阿波達乾、咄陸、餘勒都思等部所在地。
一處原野上,豐安騎兵連回程的力氣都沒有。
李瑄下令下馬休息。
馬兒在吃草。
所有的士兵都躺在草地上,有的一閉眼,就進入夢鄉。
李瑄隻是喝口水,強忍著困意,閉目養神。
“嘚嘚……”
大概過兩個時辰,日已正中,有馬蹄聲傳過來。
在享受陽光的李瑄最先聽到。
明光甲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是唐軍。
就近,所有士兵條件反射般坐起身,去抓自己的兵器。
但看到耀眼的光芒後,又都鬆一口氣。
“李將軍……”
來者是李光弼和程圭,他們帶著數百名騎兵。
他們從豐安軍口中得知李瑄率領騎兵追擊,怕出意外,在四處尋找。
見李瑄看樣子沒事,放下心來。
“微程將軍、李虞候之力,豐安軍必全軍覆沒。”
李瑄對程圭和李光弼拱手一禮。
“可惜我們來得太晚。”程圭慚愧的說道。
實際上他來得正是時候,如果是昨天,突厥左廂諸部一定圍殲程圭的五千精騎。
如果昨晚來,突厥左廂諸部也能組織起力量。
豐安軍又和突厥士兵磨一晚上,加上李瑄最後的衝鋒,讓突厥左廂諸部酋長覺得勝利無望。
“張齊丘阻撓行進,程將軍還是違抗軍令從後軍繞道而來。”李光弼在一旁對李瑄解釋。
“多謝程將軍。”
李瑄發自內心地感謝程圭和李光弼。
如果張齊丘阻撓,一定是李光弼勸說程圭支援他。
畢竟隻有五千騎,需要一定勇氣的。
同時,李瑄心中對張齊丘充滿恨意。
如果昨日下午就來,他豐安軍不至於損失慘重。
李瑄發誓一定找機會整死張齊丘。
“今破突厥五萬騎,繳獲戰馬以萬計,李將軍為首功。曠野遭遇,以少敵眾,古今沒有幾個名將可以比擬。”
看李瑄血染征袍,就知戰鬥之激烈。
程圭想象不出,五六千人,守五萬人一天一夜,還斬殺一半的方法。
但李瑄做到了。
“我和古代名將相比,還差很遠,以少擊眾的例子不少,我還要學習。”
李瑄微微搖頭。
“昔日光武勝昆陽,天降大雨;周瑜贏赤壁,需借東風;蘇定方和王帥都依大霧,突襲敵人,以寡擊眾。勝利因素除了地利、人和,還要看天時。如果天時在李將軍這裡,就不需要我等出現了。”
李光弼由衷地說道,對李瑄的評價極高。
“謬讚了。”
李瑄隻是強顏歡笑,他實在開心不起來。
他呼喚士兵們起身,等與大部彙合,再好好休息。
半個時辰後,回到高坡處,李瑄不忍直視。
六千豐安軍士兵,戰死近半,傷一千多人。
“李將軍立下上將之功,征戰沙場哪有不死人的?不必太悲傷,就像王瀚詩中‘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我們選擇的路。”
程圭很不解,依高坡而守,死撼五萬敵軍,殺死兩萬多人,使其崩潰,如此耀眼的戰績,將來必可依此為“上將”。
他羨慕都來不及,李瑄為何從頭到尾沒一點激動之色?
“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瑄一字一句吐出這七個字,字字泣血。
程圭錯愕。
李光弼麵有震撼,他從李瑄身上,看到王忠嗣的影子,這七個字與王忠嗣的理念完全吻合。
一個少年將軍,立下滔天軍功,沒有高興,而是說出發人深省的話。
怪不得王帥交口稱讚,李光弼自愧不如。
感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佬和終於有時間了大佬的打賞。多謝讀者老爺們的月票、推薦票、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