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瑄布下的視野太大,他自己都沒想過。
“儒是治國之術,但張良那樣的人,也能名垂青史。”
李瑄不會在意信奉什麼,彆說是道教,哪怕是一個和尚有才能,他會有三顧茅廬的誠意。
曆史對李泌的定位是謀士,軍事戰略家。
他覺得李泌跟著他,絕對比跟著李亨效力好。
李亨雖然對李泌不錯,尊重李泌信仰。
但他有時候也剛愎自用,不聽李泌的意見,比如攻擊河北的時候,李亨急功近利,不聽勸說,致使河北沒有肅清。
再比如收複兩京的時候,不聽李泌的建議,急於收複長安洛陽。所以就有郭子儀向回紇借兵的一幕發生。
李亨的兒子李豫就更不地道了,李泌作為一個仰慕長生的人,自然不食葷腥,不近女色。多年皆是如此!
可李豫非得強迫李泌吃肉,又強硬讓他娶妻。
從安史之亂後的表現能看出,李泌棄功名利祿如敝履,有拯救天下的誌向。
“當今局勢,雖有傾斜,卻也沒有那麼困難。”
李泌還是搖頭。
盛世還在延續,許多看似的弊病,連貞觀時都有。
“既然傾斜了,就會慢慢倒塌。智者和預測出局勢的賢良人,應該將他扶正。”
李瑄依舊在勸說李泌放下追尋道教的理念,歸入仕途之中。
“如果山人拯救天下,百姓就會呼喚神仙啊!”
見李泌低頭沉思,李瑄再次語重心長地說道。
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當初確實有百姓稱呼他為神仙。
“既然有李將軍邀請,那我就暫時停止修行。不過李將軍就不要為我舉薦官職了,我會以賓客的身份,跟在李將軍身邊,見見世麵。”
李泌歎一口氣,不忍再拒絕,同意李瑄出山。
但他並非要功名利祿,除了想澄清天下外,還希望多領略一下李瑄的風采,深刻了解一下李瑄的軍事思想。
他熟讀兵書,對李瑄的作戰方式十分好奇。
李泌對李瑄本人更好奇,一個未及冠的年輕人,能得到如今的成就,絕不僅僅是家族原因。
“如此……”
李瑄猶豫,如果一直跟在他身邊,沒有功名標榜身份,也不是很好啊。
“如果給我功名,我還不如在山間修行。”
李泌直言道。
“就依先生的!”
李瑄不再強求,曆史上李泌跟在李亨身邊,就是以白衣身份,拒絕接受官職,隻為賓客隨從出謀劃策。
所以才會流傳那句經典: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
但這一世,一旦李泌跟隨李瑄出山,就很難再成為李亨的老師。
也和李亨沒有關係了。
雖至夜晚,李泌依舊收拾書籍,與李瑄出山。
李泌總不能讓李瑄和親衛們露宿於山野!
李泌長期吃素食,夜間不擅腳力,山路又難行。
“羅興,將先生行禮拿著,我來背先生離開終南。”
李瑄讓羅興幫李泌拿著書籍,他準備親自背李泌出山。
“您是大將軍,怎麼能背一介白身呢,讓我來背!”
羅興吃驚。
李泌這個一臉菜色的道士,怎麼能讓主人屈尊?
雖然主人看起來與李泌相談甚歡,但也不能這樣啊!
“大將軍不必如此,這山路,我還是走過的。”
李泌也不想那樣。
“不得違令,前麵帶路吧!”
李瑄向羅興等人重言一聲,使羅興等不敢不聽。
而後李瑄又向李泌說道:“我一身力氣,背著先生不會勞累。”
說罷,不待李泌同意,李瑄抓起李泌,放在背上。
李泌還未反應,他就覺得身體輕起來,穩穩地在李瑄背上,被李瑄一手拖住屁股。
哪怕他雙手鬆開,也不會落地。
這是李瑄力量的體現。
背著李泌,仿佛托著一隻兔子一樣。
一行人在山中夜色,原路返回。
耀眼的星辰,皎皎的明月,他們這條路,像是順著銀河。
李瑄背著李泌,在山中如履平地,不顛不簸。
李泌感覺比騎馬還舒服。
同時,李泌心中也感覺到複雜。
他的身下的人,也絕非尋常人。
主動背他出山的舉動,更是讓李泌驗證這一觀點。
……
用了將兩個多時辰,他們才回到宗聖觀。
李瑄這才放下李泌:“先生沒累到吧?”
“將軍走得很穩。我隻是驚歎將軍氣力,如傳說中一般。”
李泌輕笑一聲。
如果李瑄一直走得這麼穩,誰能猜透他的想法呢?
縱李林甫也不能啊。
“我隻是身負勇力,缺乏如先生這樣才智的人為我出謀劃策。有先生出山,我們一定可以鏟除奸佞,豪強。使百姓安居樂業。”
李瑄鄭重地向李泌說道。
“儘我所能,助綿薄之力。”
李泌初出茅廬,他也不知道李瑄為何這麼倚重他。
人是感性的,被李瑄這麼倚重,背了兩個多時辰,他心中感動莫名。
李瑄敲響宗聖觀的大門,道童睡眼惺忪地開門。
見是李瑄後,立刻請入。
小道童還想去通知觀主,但被李瑄製止。
他隻要回去休息即可,沒必要打擾其他人。
進入宗聖觀深處,李瑄請李泌入內,早些休息。
翌日,在範雲的相送下,李瑄與李泌一起向長安而去。
這次沒有去宜壽城,當晚就回到長安。
李適之得知李瑄將李泌請入身邊為賓客後,親自迎入。
他很欣賞這名從小就被譽為神童的年輕人。
就是不理解李泌為何不願入仕,七郎的幕府之中,定不缺少官職。
李適之問李泌原因的時候,李泌隻是笑道他想跟李瑄長長見識,不適合為官。
見李泌堅持,李適之不便說什麼。
他遺憾李泌不飲酒,否則一定會一醉方休。
接下來幾日,李瑄下早朝後,會與李泌討論,還介紹王維給李泌認識。
當然,有的時候李隆基召見李瑄入興慶宮,李瑄必然會前去。
李隆基召見,無非就是玩樂。
投壺、樗蒲、馬球、射箭等。
有一次李隆基還親自下場,帶著李瑄打馬球。
李瑄騎術精湛,加上另一隊讓著他們,最終贏了比賽。
逐漸地,已經過了李隆基所說的半個月。
出來日久,李瑄必須要回軍營之中監察操訓,為大戰做準備!
李隆基這一次沒有拒絕李瑄的請求,雖然玩得很開心,但為他開疆擴土更重要一些。
李隆基勉勵李瑄,希望今年李瑄就能幫他完成開疆擴土。
不論是青海,還是九曲,隻要取得一樣,他就重重有賞。
臨走前最後一天,李隆基在宮中宴樂李瑄。
當然,少不了楊貴妃的姐姐們陪伴。
李隆基看來很喜歡楊玉環的幾個姐姐一起來興慶宮熱鬨。
在三天前,李隆基更是封楊玉瑤為虢國夫人。
大姐封為韓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胭脂水粉十萬錢。
楊玉環的兩個堂兄楊銛為衛尉卿,楊錡為侍禦史。
楊玉環的叔父楊玄珪為被拜為光祿卿。
她已故父親母親也被追贈。
其他楊氏族人,因此升官、入仕有十幾人。
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