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臣認為遷移百姓要慎重考慮。河北道、河南道的耕地,足夠百姓耕種。如果大量遷移,會使許多良田變為荒地。而天水王所設新郡,皆是苦寒之地,糧食不振,何必舍本逐末呢?”
禮部侍郎李岩沒有忍住,向李隆基啟奏,勸說的意思很明顯。
“啟奏陛下,李侍郎說的不錯。幾千裡攜老扶幼,對百姓所傷更甚其他。”
“……五郡胡風未化,不宜遷移百姓。”
“不能遷……”
“請陛下三思。”
果然,李瑄的提議遭受到阻撓。
這些人平時可能與李林甫不對付,自詡清流。
如果奸臣失勢,他們會立刻出來口誅筆伐。如果觸及到自己的利益,他們如同被踩到尾巴一樣跳起來。
有大臣在思考李瑄所說遷移百姓的好壞。
也有人覺得李瑄所言不錯。
李隆基當然偏向李瑄,但架不住這麼多人反對。
“天水王,你如何看待李侍郎之言語。”
李隆基將話拋給李瑄,想看李瑄如何去應對。
“啟奏聖人,李侍郎純屬無稽之談。”
李瑄向李隆基一拱手後,直接開懟。
並扭頭麵對李岩道:“李侍郎,你去過九曲和青海嗎?知道柏海是什麼樣子嗎?”
“不曾去過!”
李岩雖然畏懼李瑄的權勢,但關係到他的利益,絕不能任由李瑄胡來。
李林甫都不敢得罪天下豪強大族,李瑄憑什麼敢?
“九曲之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能開墾的良田以萬頃而計。青海周圍也儘是沃野,吐蕃敗走的時候留下無數田地。即便九曲和青海,不如中原之沃土,但五郡麵積之廣大,足以靠糧食養活百萬百姓,且那裡本就是吐穀渾的故土,到處都是優良的牧場,驅逐吐蕃後,五郡大小牲畜數百萬,分給百姓一批,將來牲畜會越來越多。難道百姓會生活的比當佃戶時還差嗎?”
李瑄向諸大臣講述九曲和青海,有理有據,他是以民為主。
“如果佃農離開河南河北,那裡的良田誰來種?總不能讓中原肥沃土地長滿荒草吧?”
李岩見李瑄氣勢洶洶,心中一虛。但最終又咬牙直著脖子反駁道。
“那就得問問天下蒼生,是想給豪強大族種田,還是想遷移新郡?”
“天下之治亂,不在於一姓之興也,而在萬民之憂樂。你覺得百姓當佃戶時,國家更興盛?還是百姓家有餘糧時,國家更繁榮?”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你讀聖賢書,沒讀明白嗎?”
“還有,你是國家大臣還是豪強?豪強的土地荒廢,你操什麼心?”
李瑄連連質問李岩,說完他又拱手向李隆基說道:“回陛下,一寸山河一寸血,五郡領土,是將士們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大雪紛飛,呼氣成霜,青海結的冰有數尺之厚,英勇的將士冒風雪千裡,五郡到處都是將士們的血跡,至今有屍骨未尋到。取得這樣的疆土,就是為更多百姓遷移富庶,臣覺得任何阻礙遷移的人,都包藏禍心。請陛下明鑒!”
他聲音宏大,響徹宮殿。
每說一句話,都能在空曠的大殿上,產生回音。
“我……我……”
李岩被說得心神顫動,欲言又止。
他是今年丁亥科的主考官,李瑄的話,沒留絲毫的麵子。
李瑄引用後世名言,讓大臣們內心不平靜。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李瑄口中的“一姓”,很明顯指的是豪強大族。
在大臣心中,豪強是李瑄眼中的眼中釘,肉中刺,不管乾什麼,都要錘幾下豪強。
這次更狠,直接釜底抽薪。
李瑄淡然自若,這才哪跟哪啊!
等青苗法出現後,讓豪強大族難以兼並土地。
“右相是什麼意見?”
氣氛僵住的時候,李隆基問李林甫。
他心底是同意李瑄遷移百姓的,無他,可以徹底將五郡歸為華夏,他就有超過漢武帝的功績。
如果五郡漢人太少,將來必定會出現變故。
而且李瑄那句名言也打動李隆基,能做到萬民的憂樂,才是當之無愧的聖君。
如果豪強鬨起來,就由李瑄去對付。
“呼!”
李林甫輕呼一口氣出班,在走向案前的時候,李林甫下意識地看向李瑄。
而此時此刻,李瑄恰好瞪著他。
四目相對,李林甫心中咯噔一跳。
小賊不會又出什麼鬼主意吧?
是以,李林甫心中很虛。他到案前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啟奏陛下,臣認為李大夫新辟五郡,須遷移百姓,使新土繁榮。”
揣摩聖心的李林甫猜出李隆基也想遷移。
他索性同意,以免節外生枝。
“臣也讚成!”
裴寬心懷寬廣,利國利民的政策,他不會反對。
“啟奏陛下……”
“退下去吧!”
李岩等人還想辯解,但話剛說出來,就被李隆基趕回座位上。
皇帝、宰相都同意,哪怕一些臣子不滿,也不敢吐露。
“天水王,朕令你兼天下遷民大使。卿可向朕推薦遷民判官兩名,推官四名,主簿四名,設僚屬,遙控遷民事宜,地方郡縣必須配合,違抗詔令者,革職查辦。”
李隆基微微點頭,又讓李瑄兼任一大使。
文武百官心中一動,這樣的安排,好像是讓李瑄留在長安。聖人又特意提示“遙控”,代表讓李瑄提拔能吏。
這使朝廷的大臣心中更緊。
他們總感覺這次李瑄和之前不太一樣,在朝廷上強硬無比。
和李林甫的陰柔算計不同,李瑄直接正麵硬剛。
關鍵是有一部分大臣支持李瑄,而且傳到民間,平民百姓皆會支持李瑄。
“臣領旨!”
李瑄領命。
這是一個新的使職,他要去完善這個使職的責任,然後將具體事宜彙報給李隆基。
天下遷民大使的兩個判官,權力都比較大,可以兼任五六品的職事官。
“昨日宴會,天水王向朕提出一項關於減少嬰兒夭折的法令,朕覺得此為天下頭等大事,今欲與諸卿一起商討……”
“天水王,將你昨日之言再說一遍,讓諸卿聽一聽。”
提到荒地,李隆基乾脆將這件事情提上議程。
昨夜他仔細想過,關於嬰兒夭折的問題。
在用膳的時候,還特意說給高力士和楊玉環聽。
高力士因為小時候的苦難,心生惻隱,又因李瑄對他的尊重和幫助,自然認為李瑄說得有道理。
楊玉環更是梨花帶雨的哭泣,覺得李瑄的推測一定是真的。
李隆基以為楊玉環因無子女而哭泣,心疼的不得了。
所以再提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有計劃在這方麵改革。
就看李瑄能否說服群臣。
最起碼宰相和大部分三品大臣得同意。
李瑄向大臣們陳述昨日關於嬰兒夭折率高的五點。
隻是第一條就一石激起千層浪。
特彆令李林甫麵色大變。
在開元二十二年以前,大唐女子十五歲結婚,男子二十歲結婚。
當時李林甫還是黃門侍郎,離拜相隻差一步之遙。
他知道李隆基想國家多增人口,於是提議李隆基,將男子結婚改為十五歲,女子結婚改為十三歲。
他以為李瑄說出這點是專門針對他,否認他的政績。
天寶元年大唐的戶口超過隋朝巔峰時期。
這哪能忍得了?
不過李林甫還是忍著聽李瑄將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