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關門放狗(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622 字 8個月前

石頭津東,新落成的“石頭津交易市場”裡,一排排交易亭下,行商和坐賈們正在討價還價。

不遠處的稅關關樓上,李笠看著眼前熱鬨非凡的交易市場,問武祥:“沒人搞小動作?譬如威脅、恐嚇那些入市場進貨的小商販?”

武祥搖搖頭:“暫時沒發現。”

“惡意競拍、惡意出價呢?”

“暫時沒有。”

李笠連續問了幾個可能挑戰交易市場正常營業秩序的陰招,武祥都搖搖頭。

與稅關“聯營”的交易市場,相應有一套管理製度,在饒州和徐州已經實行數年。

經過不斷完善,製度上的漏洞不敢說沒有,但可以說想要找到漏洞並加以有效利用是很難的。

“你覺得,他們是忍住了?”李笠輕聲說著。

武祥點點頭:“想來是吧,擔心鬨事不成,反倒被我們抓住把柄,來個殺雞嚇猴。”

說完,笑起來:“春天那場糧價大戰,你是真把他們給打怕了,衝鋒在前的那些馬前卒,虧得傾家蕩產,上吊的上吊,自殺的自殺,所以後來就沒人敢正麵起衝突。”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李笠的“見麵禮”,讓建康城中那些的豪商及其靠山,有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迄今隻敢有小動作,而不敢再次正麵交鋒。

但這不代表己方可以高枕無憂,李笠問:“那你覺得,對方是真的不敢動手了?”

武祥想了想,回答:“他們估計是想用拖字訣,忍個幾年,等你離任了,就好破局。”

“畢竟,再好的製度也得人來執行,主官一換,但凡有些心思,有的是辦法讓這製度形同虛設。”

這話說得沒錯,李笠明白,所有人都明白。

那些被他割肉割得痛不欲生的既得利益群體,肯定恨透了新稅製。

然而麵對嚴陣以待的“鄱陽李三郎”,這些人試探過幾次後發現討不到便宜,且李笠這邊嚴陣以待,明擺著在守株待兔,便不敢來硬的。

便選擇最穩妥的“等”,等他離開京城到外地上任,這些人就好對新稅製進行“適當調整”。

到時候免不了各種“特事特辦”、“下不為例”,然而有了第一次“例外”,就會有無數次“例外”,製度很快就變成擺設。

新稅製要想長期有效維持下去,光靠官吏的良心、操守肯定不行。

武祥這段時間吃住都在石頭津稅關,為的就是現場“督戰”,應對突發事件。

因為稅務事宜眾多,所以武祥經常從早忙到晚,李笠不想擾亂對方的工作節奏,很快便離開稅關關樓,向交易市場走去。

人亡政息,是自古以來的常態,但偶有例外。

比較出名的“例外”,是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得罪了秦國的舊貴族,所以當支持變法的秦國國君去世,他很快便倒了黴。

商鞅死了,但他的新法卻留了下來,被後來的秦國國君實行下去。

原因道理很簡單,其一,秦國國君意識到新法有利於國家發展,因為新發實行之後,確實讓國家漸漸富強。

其二,受益於變法的新貴族和新的既得利益群體,已經站穩了腳跟,他們沒有忘本,當然極力維護新法。

以上兩點,使得商鞅即便死了,他的變法成果卻保住了。

李笠來到交易市場,看著根據貨物分類而分彆搭建起來的“交易廳”、“交易棚”,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物流,很滿意。

在確保百業繁榮的情況下征收該收的稅,這才是共贏。

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有身著特彆服色的稅吏,有身著皂衣的吏員,又有身著各色裲襠的人。

各色裲襠上,後背寫著數字號碼,前胸左側又縫著寫有所屬商家和個人姓名的白布條。

身著便服的李笠和隨從們,行走在人群裡,不是很顯眼,但那些身著各色裲襠的男子,交易市場裡“上躥下跳”,分外顯眼。

身著各色帶數字裲襠的人,是駔儈(經紀人、中間人),用裲襠的顏色,區分其“業務範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