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原則(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225 字 10個月前

洛陽北,邙山,前來視察新洛陽城建設情況的李笠,登高遠眺,感受著秋高氣爽。

楚軍拿下長安,要把周國君臣“打包”帶來開封,但這需要時間,所以他先來洛陽轉轉,“公乾”的同時,散散心。

看著眼前蒼茫大地,以及山北麓的漢光武帝陵墓——原陵,忽然覺得有些唏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這話為莊子所說,而他已經奮鬥了幾十年,終於盼到天下統一的即將實現,人生的終點,或許會隨時出現。

那麼,他的陵墓,要選在哪裡呢?

腳下的邙山,就有曆代皇帝的帝陵,畢竟洛陽是數朝古都,城裡的皇帝去世後,自然就在附近的風水寶地——邙山下葬。

按慣例,皇帝生前,在位期間,就要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以便去世後可以及時下葬、“從容入住”。

除非皇帝在位時間短,亦或是傀儡皇帝,陵墓來不及修,死後才會草草下葬。

邙山北麓的漢光武帝陵墓,名為“原陵”,於建武二十六年興建,九年後,劉秀去世,下葬於此。

當然,“光武”二字,是劉秀死後的諡號,廟號為“世祖”。

曆史上,皇帝在位期間修建自己的陵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的驪山陵。

這座陵墓,在秦始皇還是秦王(登上王位)時就開始修建,一直修到秦始皇去世、二世皇帝胡亥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總耗時將近四十年。

而梁武帝蕭衍的陵墓——修陵,則是在梁國建國後就開始修建。

不過,卻有不同:陵墓是其發妻郗氏之墓擴建而來。

蕭衍還是齊臣時,發妻郗氏去世,葬在蘭陵郡(僑置)蕭氏祖墳區,蕭衍稱帝後,追封發妻為皇後,並將發妻的墓地擴建,以作為自己死後夫婦倆的合葬墓。

此即為修陵。

蕭衍去世後,便葬於修陵。

李笠知道,按照各種先例,他和黃姈無論誰先走,將來,都是要合葬的,所以在位期間修建的帝陵,是他夫婦二人的“歸宿”。

也是之後,子孫後代每年祭拜的重要地點,所以綜合考慮,既然國都必然是洛陽,他的陵墓“落戶”邙山,真的是很“方便”。

但是,沒有不滅的王朝,當王朝更替之際,帝陵就會成為“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們的目標。

李笠不想自己死後,被人挖出來,骨頭散落荒野。

也不想為了修自己的陵墓,搞得勞民傷財,修個十幾年都修不完。

為了避免將來被人挖開陵墓取陪葬物品,他打算“薄葬”,陵墓不要那麼招搖顯眼,陪葬品意思意思就好,並昭告天下。

然而這種做法,過了許多年後,在急著發財的盜墓者看來,等同於無效,因為誰也不會相信一座帝陵裡,沒有什麼值錢的陪葬品。

中書令張鋌走近,李笠轉過頭,問:“案子辦得如何了?”

張鋌回答:“陛下,此案人證物證俱全,有司正在整理卷宗,之後會上呈禦覽。”

“這件案子,你有何看法?”

“陛下,臣以為必須嚴懲。”

李笠點點頭:“是啊,即便是尋常百姓,祖墳被人挖了,那也是要不死不休的。”

君臣之間說的案子,是最近破獲的一件盜墓案,因為墓主的身份特彆,所以廣受關注。

二十多年前,東魏權臣高歡去世,後來下葬。

但這個下葬,卻耍了個花樣:其世子高澄,在鄴城郊外漳水畔,給高歡建了個虛陵,裡麵並無高歡的遺體。

雖然陵墓搞得十分氣派,但僅供子孫祭拜之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