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百姓而言,國君在宮裡每晚睡幾個女人,浪費多少糧食,有沒有和姊妹私通,有沒有虐殺大臣,都和他們無關。”
“他們關心的,是官府會不會加稅、加賦,多征勞役;他們關心的,是國君會不會懲治貪官汙吏,關心的是在國君治下,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不好。”
“簡單地說,把國家比作邸店,國君比作東主,官員比作掌櫃,百姓,就是夥計。”
“夥計們所關心的,是自己的工錢會不會被無故克扣,關心的是自己會不會被掌櫃無故毆打、辱罵。”
“關心的,是每日飯菜能不能好一些,關心的事東主能不能把邸店經營得更好,讓大夥的工錢能夠每年都漲,或者至少不跌。”
“那麼,對於夥計來說,東主養了多少小妾,玩過多少女人,生了幾個兒子,和親戚關係如何,與他們有何關係?”
“哪怕這東主是個好色之徒,是個酒徒,是個賭徒,人品極差,但隻要照發工錢,隻要獎懲分明,隻要把邸店經營得好好的,讓夥計們穩穩有活乾,有工錢拿..”
“對於夥計而言,這就是好東主,至於東主的私德如何,與他們有何乾係?”
“若東主節衣縮食,不納妾,睡茅草屋,吃素不沾葷,為人和氣,從不打罵夥計,但是經常克扣工錢,甚至經營邸店不善,以至於周轉不靈,時常拖欠工錢..”
“對於夥計來說,這樣的東主,即便私德再好,對他們而言,又有何用?”
“確實是這個道理!”黃四郎頻頻點頭,和李笠討論起來。
李笠總喜歡用許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左傳》故事裡包含的一些話題,現在也不例外,以至於準備引經據典的張鋌被晾在一邊。
對此,張鋌有些無奈:好困,我是不是可以走了?你倆慢慢聊啊...
論對於《左傳》的理解,李笠當然不如他,但李笠卻能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將他講出的道理解釋得更加通俗化,更對黃四郎的胃口,所以...
這段時間以來,黃四郎頭幾日還不斷向張鋌請教問題,到後來,更傾向於和李笠交流心得。
當然,需要張鋌對《左傳》中的故事進行解釋,再由李笠進行深層的解釋。
仿佛,張鋌是庖廚,將牛羊屠宰,烹飪成菜肴,讓李笠和黃四郎兩位食客享用。
但是,李笠到廚房幫忙,將張鋌解好的肉塊,用自己的方式來烹飪,做出來的菜肴,更加容易入口。
然後,李笠和黃四郎一邊吃,一邊琢磨這牛羊肉質的風味。
張鋌不得不承認,李笠對於《左傳》故事的解讀,雖然觀點奇怪了些,但說得確實有道理,以至於張鋌覺得對方是不是以前就學過。
授業師長,或許是不入世的高人,所以對於《左傳》的解讀,和常見的主流觀點有些許不同。
想想這段時間的經曆,張鋌覺得自己是“時來運轉”了。
來到鄱陽的張鋌,和外甥女得了妥善安置,衣食無憂,日子過得很安逸,也和李笠身邊的人熟悉起來。
經過一段日子觀察,張鋌發現李笠確實有本事:不靠宗族、姻親(沒得靠),自己經營產業,還帶動許多人一起賺錢。
名氣很大,自己獨力豢養護院、僮仆數百,又聚攏少年,結交人脈。
誌向不小。
這是最關鍵的,讓張鋌看到了希望:或許,這位李三郎,日後會有一番作為。
他當然知道朝廷內部矛盾尖銳,如今老皇帝在位,還能勉強維持局麵,等老皇帝去世,變亂必生。
皇帝如今年過八旬,古來罕見,又能再活多少年?
在張鋌看來,比起那些醉生夢死的官宦、宗室貴胄,在彭蠡湖畔忙碌著的李三郎,如同忙著囤積物資過冬的小獸,更有希望在亂世中活下去,活得更好。
想著想著,張鋌覺得倦意上湧,見這兩位相談甚歡,真想說:你們慢慢聊,我先去休息了。
好困,我想睡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