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走上前去,將方以智攙扶起來,讓他坐在椅子上,慢慢平複情緒,又將眾人一一介紹。
黃貴、張內侍是定王身邊老人,方以智都認識。張家玉與方以智是翰林院同僚,從前就熟悉。
定王著重介紹毛大刀和竇誌忠二人。
介紹到毛大刀時,方以智拱了拱手,“多謝將軍對定王的照拂。”
介紹到竇誌忠時,方以智臉色陰沉下來,不管不顧地埋怨,“殿下糊塗啊。”
又轉身麵向張家玉,厲聲道:“殿下年少,思慮不周,情有可原。張大人怎不知其中輕重厲害?賊人犯我宮闕,逼死先帝,塗炭生靈,此國恨家仇,不共戴天。怎能拋之腦後,怎能與之為伍?”
站在旁邊的竇誌忠一臉尷尬,不知是進是退。
定王見了,抬了抬手。眾人會意,都退了出去,包括方以智的兩個仆人。房內隻剩下定王、方以智和張家玉。
定王略微思考了一下,問道:“師傅可知山海關之戰的結果?”
方以智回轉聲調,“我逃出京師,就在一農戶家養了幾天傷,而後就被擄到這裡。隻聽說闖賊敗了,卻不知詳情。”
“吳三桂投降了韃子,打開山海關,引韃子入關。”
“吳家世受皇恩,吳三桂怎麼敢如此?或許吳三桂在效仿李淵借突厥兵、郭子儀借回紇兵的典故,借兵參戰?”
張家玉有些氣急,“吳三桂不是郭子儀,他是石敬瑭。韃子已經封他為平西王了。”
定王繼續道:“是不是借兵已經不重要了。肉已經進了虎口,再無吐出來的道理。”
方以智驚詫道:“京師落入韃子手裡了?”
張家玉悲憤不已,“那些卑躬屈膝、諂媚奉承之輩,已經迎多爾袞住進紫禁城,還有人恬不知恥地上了勸進書。”
方以智頓時有種被抽空的感覺,全身有氣無力。之前他滿腦子想的是滅闖賊,報血仇。而今突然又多出一個敵人,更強勁的敵人。
他輕生問道:“殿下準備打韃子?”
定王沒有直接回答,“師傅以為韃子奪關犯境,占據京師,所欲為何?”
“當是窺視中原,覬覦華夏。”
“韃子野心,路人皆知。現在鳩占鵲巢,很快就要南下。若不早做打算,待大軍壓境,我等豈不是待宰羔羊?”
方以智看著定王,臉龐還是這麼稚嫩,但言語中透出果敢堅毅,頗有些驚訝,這還是那個貪玩的定王嗎?但他還是憤憤不平,“即便如此,也不能與賊人為伍。”
張家玉耐心解釋:“不是為伍,而是為我所用。”
方以智又大聲嗬斥,“那有什麼兩樣?”
張家玉啞然。
定王心想,這個心結隻有自己來解了,“不一樣。就好比一把鋒利的刀,在歹人手裡能殺好人,在好人手裡能殺歹人。就看如何用了。”
“話雖如此。殿下有沒有想過,如若此事傳揚出去,世人會如何評說?先帝地下有知,又如何心安?”
“師傅以為韃子軍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