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統一的大決戰(1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3822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司禮監最新章節!

魏公公甚是驚訝,他沒想到提出廢除天皇的竟然是日本儒學界這些人。

不過稍加思索也就明白了,莫說主張“融中親中”的日本儒學界,便是普通的日本人,對於京都那個天皇都談不上什麼敬畏與忠誠。

這是日本特定的曆史因素形成的。

武人開創的幕府雖然一直強調忠君,不過這個君乃是將軍,而非天皇。幕府之存在也是對天皇權威的最大蔑視。

更休提現在的日本皇室隻有一小塊封地,因為沒錢,皇室都得派人在街上出售字畫來獲取微薄收入。

德川幕府建立之後,更是在財政上死死拿捏著京都皇室,在朝政上也是直接乾涉,後水尾天皇與其說是天皇,倒不如說是傀儡。

日本人真正將天皇視作神一樣的存在,還得兩三百年後打倒幕府後的維新。

沒有神道教和加持,天皇這個玩意,自然就不值錢,更不會成為日本讀書人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存在。

正如魏公公一直表揚的,儒學不分國界,儒生們的思想覺悟就是高。

眾所周知,“尊皇攘夷”、“皇道樂土”一直是皇軍的宣傳口號,但這個宣傳口號在不定的時期內具有暫時性的模糊。

具體理解為,就是不同的人對這個“皇”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京都那個年輕的天皇陛下就對這兩個宣傳口號很感興趣。

菊機關在京都的密線就向大本營傳遞過京都方麵想和皇明接觸的意思,但由於德川秀忠對京都的掌控比較嚴密,雙方無法正式見麵會談。

並且,無論是京都方麵,還是皇軍方麵,都希望正式的會談能夠在京都會戰以後。

京都的控製權在誰手中,才能決定會談是否可以成功進行,並取得雙方共同滿意的效果。

基於種種現實,魏公公無意現在就向全日本宣告“皇”字一意的真正含義,因為時機尚不成熟。

因此,對於日本儒學界部分人士提出的廢除天皇,舉國融入大明,以大明之皇帝為日本之皇帝的激進想法,公公是予以認可,但提出了“三步走”方案。

所謂“三步走”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先行攻占京都,將後水尾控製在皇軍手上,從而能夠利用後水尾影響到一些日本藩國,並徹底否定幕府存在之法理性。

這一階段,皇明及皇軍對年輕的天皇陛下是表示尊重的,並儘可能的保留京都朝廷。

第二步便是在控製京都後,上書大明皇帝陛下,冊封後水尾為日本國王,仿朝鮮例。

第三步則是皇軍在軍事、文化、經濟上能夠徹底融合日本時,進行日本國的正式內附。

第一步和第二步,公公稱為“明治時期”,即由大明對日本部分地區的實際統治時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