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借花獻佛(1 / 2)

人人都愛馬文才 祈禱君 8907 字 10個月前

在祝英台表達出自己想拜師的想法後不久, 陶弘景就派來了人。

陶弘景現在年紀大了, 再怎麼駐顏有術也和當年不同, 所以茅山上掌教的是他的大徒弟, 也就是朱富貴的師父、孫進之的師兄陸修遠,來的正是這位掌教真人, 他是以獻刀的名義下山的,好似生怕祝英台反悔似的, 他幾乎是徹夜不眠的趕到了建康,來的極快。

陶弘景收了百餘位弟子,但能在外麵自稱是他弟子的隻有十二位, 稱作“真傳”, 孫進之是他六十歲時收的關門弟子,曾對外宣稱不會再收“真傳”,所以消息傳到山上時,上清派中還有過一陣不滿。

會在茅山修道的,都是敬仰陶弘景的天才而皈依道門的, 有些甚至隻以道號稱呼舍棄了俗家身份,他們追隨陶弘景幾十年都沒有被正式收歸門下, 盼著的就是這位道尊的承認。

孫進之的曾祖父是陶弘景的師父,有這層關係, 將他收為關門弟子, 旁人不敢置喙, 但祝英台的身份和本事是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們隱瞞著的, 突然傳來消息山下有人要拜師, 自然會有所不滿。

然而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陶弘景很明白地告訴所有人,他不會再收弟子,而那祝英台,也不會是他的弟子……

他將和祝英台同輩論交,也肯定了她在煉丹一道上“大宗師”的地位,換句話說,這位祝英台上山了,所有人要待她如同陶弘景。

這句話一出,茅山上下對“祝英台”簡直是敬畏有加,甚至是感到駭然。

陶弘景的地位和智慧,即使是當年一葦渡江的佛門高德達摩見了都要讚歎不已,他精通儒、佛、道三教,又是茅山開山祖師,這樣一位聲威隻逼活神仙的人,竟然要和祝英台同輩論交?

因為陶弘景說了這樣的話,山中誰下去迎接祝英台都算失禮,最後是如今已是掌教真人的陸修遠親自下山迎接的。

茅山上每有動靜,往往都會引起建康的震動,這一次也不例外。

當知道茅山上的陶弘景又煉出兩把寶刀,而且鋒利程度遠勝之前所有的兵刃時,整個建康的人都對這次進獻的寶刀產生了好奇。

陸修遠身份超然,陶弘景和皇帝又私交甚篤,他領著茅山上十餘個弟子捧著刀匣來到京中時,是太子蕭統親自到城門外迎接的。

道門現在被佛門壓抑的很低調,上清派的弟子也沒有倨傲的做派,以臣子的姿態接受了蕭統的迎接、又在太子的安排下住在了官舍裡後,才入宮去見皇帝,並獻上了兩把寶刀。

“自古神器出世的國家,國運往往鼎盛,如今陶仙師練出這兩把絕世好刀,說明上天眷顧我大梁,寓意著我大梁正是武運昌隆之時!”

朱異是個慣會討人歡心的,笑得春風滿麵。

“說得好!”

蕭衍年輕時先是尊道,年長後又崇佛,對佛道兩門都很尊重,他很高興陶弘景鑄出寶刀後沒有藏私,而是選擇獻給他的忠心,所以臉上的笑容也是真心實意。

“快讓朕看看寶刀!”

“陛下,為了安全,是否讓他們退出十步?”

馬文才正立在蕭衍身側,好似不經意地低聲建議著。

蕭衍臉上的笑容一頓,大約是想起了之前永興公主借獻藥行刺之事,於是輕輕點了點頭。

“佛念,你替朕去把刀拿過來。”

陸修遠離得雖然遠,但他自幼修習道家內功耳聰目明,聞言後目光從馬文才身上微微掃過,已經知道了此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他是陶弘景的大弟子,曾陪同師尊見過這位皇帝無數次,也曾在皇帝麵前捧過劍,然而此人不過是一句話,就能讓他們退出十步。

皇帝讓他把刀拿過來,說明皇帝是篤定這人不會行刺的。

想到這裡,陸修遠的態度更謙遜了些,在馬文才靠近時,他主動先接過左邊的刀匣,呈上匣中的寶刀。

“此刀名為‘照淵’。”

刀匣打開的一瞬間,匣內寒光乍起,有冷冽之氣迎麵撲來。

馬文才低頭看去,隻覺得渾身汗毛立起,連頭皮都有些發麻,頓時明白了這把刀為什麼叫“照淵”。

麵對此刀時,腦中會不由自主想象此刀劈砍在人身上的樣子,胸中則浮現著持此刀殺入陣中的殺意,確有如臨深淵之感。

這是一把專門為砍殺設計的環首橫刀,刀身經過反複淬煉,如鏡般光滑,線條簡潔明了,其背厚重沉凝,其鋒似嚴霜加覆,寒氣逼人。

馬文才從刀匣裡取出照淵,隻覺得入手一沉,比尋常刀劍還要重出幾分,不由得一怔。

“家師這次煉刀,用的是團鋼之法,以生柔陰陽之力相雜和,煉出的胚身質地堅硬細密,滴血無痕,所以刀身沉重。”

陸修遠醇厚的聲音在大殿裡響起,“此為短刀,刀身長一尺四寸,最利於單手劈砍。”

待他話說完時,馬文才已將照淵握在了手裡,隨著他的動作,刃口上一點寒意如冷光般不斷流動,讓那鋒意更涼。

環首上雕刻著展翅的朱雀,姿態好似要飛越深淵,倒讓這把寶刀顯得沒有那麼冷厲。

刀身無鞘,馬文才也隻能橫捧著刀身,一步步走向年邁的帝王。

他走得極慢,滿殿前來欣賞寶刀的大臣目光炙熱的投向他手中的“照淵”,其中尤以武將最為狂熱。

蕭衍伸手接過馬文才獻上的“照淵”,絲毫沒有任何防備。

他雖然也被入手的沉重驚了一下,但他早年畢竟也曾是領軍作戰過的人物,這麼多年也沒放下過鍛煉,所以隻是顛了顛,就輕鬆自如地揮動起來。

“陛下好臂力。”

馬文才慚愧道,“臣剛剛取刀時,差點脫手。”

“朕在戰場上的時候,莫說刀劍,連鐵錘都拿過,哪裡會覺得這把刀沉?”

蕭衍想起當年的戎馬歲月,傲氣四顧。

“若沒有橫刀立馬的本事,哪裡打得下這個江山?”

群臣有些心裡罵著馬文才會拍馬屁,臉上卻還要跟著態度誠摯地附和。

待蕭衍把玩完了“照淵”,又命馬文才去把“斷水”拿來。

裝著“斷水”的匣子是一個極大的刀匣,一看就知道刀身不小。

也因為這把刀沉重,懷抱它的道士也是身材高大之人,他們抱著刀匣時不太明顯,待馬文才從刀匣中取出“斷水”時,殿中諸臣都倒吸了口涼氣。

這把“斷水”刀身約有三尺見長,可刀柄居然也有兩尺,明顯不是為單手持握設計的,可以想象,當雙手揮舞起這把大刀時,對陣之人怕是寸步未進就會被斬落頭顱。

隻是光“照淵”就如此沉重,又有誰能將這樣的刀揮舞自如?

馬文才光是將這把刀從刀匣中取出就已經覺得吃力,持著“斷水”時不像是在拿著刀,倒像是執著長戟這樣的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