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文才和梁山伯所說的“不知真相”, 蕭衍是一個字都不信的。
祝英台既然能煉化的方子毫無芥蒂地給馬文才使用,說明兩人關係匪淺,至於“裴山”, 連他自己都確認曾有私情,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說自己發乎情止乎禮, 誰信?
無非是祝英台想在紅塵中曆練, 不願回複女子的身份, 兩人都對她有情,英雄難過美人關, 所以由著她性子來罷了。
但如依馬文才所言,那這個祝英台,恐怕真的不是什麼江湖術士,而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否則以陶弘景的身份地位,沒必要為這麼一個年輕的女子背書。
何況當年魏夫人被自己的父母強嫁,耽誤了十幾年的修行,此事曾為道門一大遺憾,也讓女冠們戒備不已。
祝英台十四五歲時正是待嫁之時, 她身負天大的秘密,又不甘心被家人婚配,會女扮男裝逃出家門, 一步步進入朝廷, 想來也是無奈之舉。
饒是蕭衍再怎麼智慧過人, 也想象不出祝英台其實是個重生之人,作為一個出身在上虞地方的士族小姐,祝家莊再怎麼荒誕也不會讓她從小學習煉丹。於是她那一身完全不同於這個時代的“煉丹”之術,除了“神授”,也確實實在找不到第二種可能。
要按祝英台的話來說,蕭衍的“迷信”,可謂是天下無雙。
就連修建浮山堰這種坑爹的事情,他都能聽從術士的建議,弄出用萬斤生鐵“鎮蛟龍”的昏招來,至於大肆興建佛教、為自己的妻子和夭折的兒子立長生殿等等,實在都算不上什麼。
他知道道家有能夠變化物質的方法,也知道世上都傳神仙可以“點石成金”,可真正目睹這些奇跡,和聽聞傳說,是兩回事。
尤其當這個人還曾生活在你身邊、你卻毫無所覺時。
蕭衍細細的問了馬文才和梁山伯,弄清楚了這位“祝英台”的出身、經曆,以及所會的本領,當知道她不但能煉丹,亦會冶鐵煉金後,實在是吃了一驚。
聽起來,不像是魏夫人的弟子,倒像是陶弘景的徒弟。
如果是陶弘景的徒弟,他這麼處心積慮的為一個女冠造勢,是為了什麼?
難道道門看出天下將亂,想要重新崛起?
就憑一個女冠?
就在馬文才和梁山伯兩人惴惴不安時,禦座上的蕭衍突然出聲。
“裴禦史,你既然與那祝英台兩情相悅,我若為你們賜婚,你可願意?”
馬文才駭然一驚,不由自主地抬起頭看向這位皇帝,然而他的目光徑直撞入了蕭衍深沉的眸光裡。
皇帝說的是裴山,卻一直注意著馬文才的表情,待看到他反應如此之大時,臉上露出了“果真如此”的表情。
梁山伯也嚇得不清,但反應很快地跪下奏道:
“啟稟陛下,臣與祝英台兩情相悅不假,但那時她在紅塵中曆練,與臣相處更像是借此磨練心境,而非俗世之人的癡戀。如今要一心修道,連祝家莊都拋下了,更何況微臣?就怕陛下一片好意賜了婚,世人要說又多出一個魏夫人!”
“如此看來,你倒是多情之人,寧願自己黯然神傷,也不願意勉強佳人。”
蕭衍目光從馬文才身上收回,淡淡道。
“你可想好了,我曾讓你們立誓,若二郎一日不會,你二人一日便不能有後,這可是你少有的破誓機會。”
“臣謝過陛下的抬愛,然而微臣更不願祝英台他日因此事而恨我。”
梁山伯苦笑道:“成親之事,本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既然要為女冠,便已拋卻俗世身份,除非水到渠成,否則反倒成了怨偶,臣不願如此。”
“那馬文才,你呢?”
蕭衍眼神一厲,看向馬文才。
“我若給你們賜婚……”
搞什麼玩意兒,甩了兩世都沒甩開這個包袱,還想丟第三次?!
馬文才差點沒跳起來,黑著臉硬邦邦地回答:“陛下,臣把祝英台當‘兄弟’!”
他把“兄弟”兩個字重重讀著。
蕭衍哂笑,便沒再多說,好似剛剛隻是和兩個臣子開了個玩笑,又聊了幾句魏國北海王要入京的事情,便擺擺手讓他們退下。
直到退出宮門,兩人依然還是心有餘悸。
“陛下是什麼意思?”
梁山伯在皇帝身邊的時日不久,還不能完全揣摩到他的想法。“為何要為我們賜婚?”
“滿朝文武都信佛,唯有我們一不持齋,二不念佛,現在祝英台又要加封為‘真人’,陛下怕是懷疑我們背後有道門暗中扶植了。”
馬文才撇撇嘴,“我勸英台上山時就已經猜想過會如此,好在我們這麼多年來確實和道門毫無關係,陛下現在又正值用人之時,試探一二便作罷,沒有繼續糾纏此事。”
“那為何要用賜婚試探?”
梁山伯百思不得其解,“若我應承下來,那不是弄巧成拙嗎?”
馬文才看了眼同泰寺的方向,壓低了聲音說:“祝英台先前不是在東宮嗎?何況她之前和幾位皇子都曾交好,估計陛下以為是什麼美人計。”
無論什麼宗教,要想傳教,從上層入手都是最快的方法。太子雖然信佛,但和皇帝一樣,對道門也很尊敬,如果太子身邊多了個道門出身的妃子,即使佛門再怎麼猖狂,也要收斂一二。
聽說佛門以前也曾用過這種方法,當年太子差點和一位名喚“慧如”美貌比丘尼有了情愫,隻是此事很快就被禦史撞破,之後不了了之。
在這一點上,婚嫁自由的女冠,自然比必須遵守清規戒律的尼姑更有優勢。
梁山伯自然也是知道這段往事的,遠遠遙望著同泰寺的方向,了然道:“所以陛下對太子還有期待,這儲君之位……”
“難說,東宮因為太子的緣故地位穩固,如今太子出家,原本固若金湯的東宮勢力怕是也要動搖。陛下也許對太子還有期待,對這幾年越發強硬的東宮官員卻不見得會留情,若太子出家的時間再長一點,東宮失去了主心骨,很快就會成為一團散沙。”
東宮這些官員與其說是擁護太子,不如說擁護的是下一任的皇帝。
一旦太子失去了他的地位和價值,再怎麼穩固的聯盟也會出現裂縫,更彆說太子身邊文人眾多,這種人行事更加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