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竹居求學(2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5824 字 8個月前

待神遊四方歸來,子昭舉目望天,日已西垂,若不再起身返回竹居,便要在山中趕夜路了。好在山中一遊,以景遣懷,已使子昭心情舒緩,暫時壓下了心事。於是子昭收束心情,整理下衣冠,匆匆返回竹林居中。

待子昭到得竹林近前,還未進竹林小徑,便聽竹林中傳出歌聲。子昭在山中久不聞樂舞之聲,更何況此間歌聲與子昭在都邑宮殿之中所聞雅樂迥然有異,曲調婉轉,倒是好似鹿邑邑人鹿觀所唱之曲。因此子昭放慢腳步,側耳傾聽,且聽且行。

待子昭繞過竹林綿密之處,來到竹林小徑路口,歌聲逐漸清晰。子昭駐足細聞,歌者唱過一遍,將息片刻,接著又唱。子昭聽過兩遍,確定歌聲正是師兄攸幾聲音,也能隱隱聽清歌中詞句:

“桃兮桃兮,其色微霞。鄰邑有女,麵如夏桃。

李兮李兮,其色緋紅。鄰家有女,顏如秋李。

桃李無言,彼女煙視。吾心揚兮,林下有徑。

桃李不言,伊人媚行。吾心歡兮,山嶽成蹊。”

曲中所唱,一是讚歎鄰家少女的嬌俏可人,二是抒發男子的愛慕相思之意,為探望心上人,以致在山林野鄙中趟踩出一條小路來。詞句簡明通俗,不似雅樂那般晦澀難懂,便是普通邑人也能明白其義。

子昭拜甘盤為師已有兩個月,期間不論是在河邑人口繁盛之所,還是在山野人跡罕至之處,甘盤與攸幾都是一本正經,不是在談學論道,講史說經,便是埋頭做活,身體力行,從未聽其唱過歌曲,更未見其說起男女情愛、家眷溫情之事。此時卻聽攸幾唱此男情女愛之曲,與平日不苟言笑的師兄判若兩人,讓子昭不由得心中稱奇。由是子昭少年心性大起,三步並作兩步,奔繞過曲折的竹林小徑,來到林中空地。見黃昏的微暗光線中,攸幾一人正在整理新伐的竹乾,一邊忙碌,一邊高歌。遠處新建的竹居中,嫋嫋炊煙升起,遠遠望去,鬼殳的身影在屋中忙碌,似在生火準備炮製小食,獨不見師傅甘盤與羊井。

子昭輕聲快步,來到攸幾身後。攸幾專心忙碌,更兼高歌之聲混淆了耳目,不曾察覺子昭來到,直到子昭咳嗽兩聲,才發覺身後有人,止住歌聲,轉頭見是子昭,訕訕道:“唔,歸來啦。”

子昭微笑施禮道:“叨擾師兄雅意,師弟賠禮了。聽聞方才歌中所唱詞義,師兄定是有心上人了?”

即便此刻光線幽暗,攸幾臉上的緋紅之色也瞧得清清楚楚,連忙囁嚅道:“山中野鄙之地,何來得心……心上人?隻是邑人傳唱俗曲,隨意高歌以解乏累罷了。”

子昭見師兄臉紅語結,笑得更開,道:“師兄早已過了婚娶之年,師傅也該為師兄操心媒妁之事了。是了,定是師傅勤於論道,無心關心此等俗事。弟倒是識得不少大族,族中當聘之年的佳女子不少。不如由弟稟明師尊,就教弟成此大媒,也是美事一件。”

攸幾連忙擺手道:“不可,不可,切不可為此事煩勞師傅,賢弟亦休要操心此事。”

子昭笑得嘴咧開來,拍手道:“看來師兄定能自成其事,美哉,樂哉。大儀之日,弟當飲昏酒一鬥。”轉念一想,又問道:“說起師傅,弟卻不知我等可有師母?”(注:《禮記·昏義》把上古貴族婚禮規範為五項儀程,其雲: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禮在黃昏舉行,故上古時稱為“昏禮”。)

攸幾見子昭終於不再糾纏自己的私事,如釋重負,答道:“師傅在殷都奉公時曾有家室,但師母已因疾早逝,前年我還曾隨師尊去往殷都之郊祭拜。至於子女,未曾聽聞師尊說過,怕是尚且無子女。”

子昭聞言心中暗道:看來師兄已有心上人,不需我操心。倒是這師傅,中年鰥居,我得為師尊多多留意了。切不可教賢者無後,這也是古之聖王教導,我正好著落在師傅這裡身體力行、知行合一。

子昭思謀已定,對攸幾說道:“師兄,你我為師傅徒子,自然願師尊身體康健、安泰百年,可是如此?”

攸幾不假思索地答道:“正是如此。”

子昭繼續問道:“我等可如妻妾般照料師傅?”

攸幾答得乾脆:“我可。”

子昭此一問本是要說師傅沒有妻子,常年沒有夫妻生活,也無女子噓寒問暖,缺乏人倫溫情。哪知攸幾出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