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返歸殷都(2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5700 字 8個月前

曾淇假裝沒好氣,道:“猜不出便猜不出,又當如何。”

虎缶繼續加碼:“若你能猜得中,我便親自去都中市集,為你采買衣衫三身,各色女兒禮物俱買來獻於閨房之中,如何?”

曾淇聽聞一向粗枝大葉的虎缶願為自己買禮物,不免心動,問道:“此話當真,幾回猜出算猜中?”

虎缶伸出三指,道:“三次內算中,一言為定,食言者祖宗棄之。”

曾淇忙道:“休要亂起誓辭,叨擾祖宗神靈。”略一思索,猜道:“學業上上等的是上次立下大功的大王長子子時?”

虎缶搖頭道:“時君學業也屬中等。”

曾淇沉吟片刻,又猜:“是滔滔不絕、口如懸河的攸侯之子攸喜?”

虎缶微笑著搖搖頭。

曾淇峨眉微蹙,咬咬嘴唇猜道:“難不成是上次來府上,和少菟胡言亂語的那位興伯之子興汶?”

虎缶笑著搖頭,道:“盛文學業,位列下等。”

曾淇失望之情頓時溢於言表,低頭道:“三回未中,真是猜不出了。”

虎缶見曾淇垂頭喪氣,忙道:“確是難猜,我在右學時,學業上等的是那少言寡語,鄉音濃重的周伯之子姬非。”

曾淇點頭道:“原來如此,再教我猜三回也猜不出是他。”

此時,落在後麵的虎負、虎爪以及一眾奴仆業已跟上來。在一路口,虎缶命鄧斛來駕涼車,由曾淇和虎爪帶領眾人返回府邸,自己則坐上虎負的車,直奔王宮前去覆命。

王宮之中,商王子斂正在與幾位卜官驗看昨日占卜所用的一片龜板,根據龜甲上的裂紋判斷占卜結果,稱之為“觀兆”,斷明吉凶之後便用刀筆契刻,稱為“書契”。昨夜商王命卜官貞人占卜西方是否有敵入寇,結果連占五次,結果不是“有”,便是“寇來”。卜官不敢大意,今日一大早便上呈商王。子斂親自驗看裂痕,也是一樣的結果,不禁心中煩悶。正在此時,小臣稟報禦史虎缶征兵歸來求見,便教卜官將龜甲塗赭,存於太卜庋(guǐ,負責占卜事務的機構,此外還司管理收藏甲骨及其他冊書文檔,其首長為卜官、貞人之首——太卜。),待日後應驗再刻驗辭。

虎缶來到子斂麵前,行參見商王的大禮後,將此番赴河東兆征兵籌糧的經過詳細稟報,包括光炡、子柑、彭白等人相助登兵征糧的細節也一一奏明,但太傅子嶽和子昭修書予光炡之事卻未說出,以免商王猜忌二人。最後,虎缶以自己褫奪子林職司,由光炡暫代,許子柑以禦史之職,以及調動王師東戍駐軍等事向商王請罪。

商王笑道:“方才在宮中觀兆,卜得西方將有寇來,餘正憂心王師兵力不足,難以禦敵。汝正來覆命,征兵之事大成,是祖宗保佑。至於子林等人之事,既委汝為征兵禦史,自有便宜行事之權。何況河東兆由光炡、子柑等人執掌,遠比子林、子尚要好得多。明日朝會,餘一人便下王命以任其職事,更要重重酬賞汝功。”

虎缶心中如釋重負,連忙行禮致謝,見商王不再說話,隻是揮了揮手,便再次行禮,告退出殿。

虎缶退出後,殿中隻餘商王子斂和兩名隨侍小臣,見商王皺眉沉思,兩位年輕的小臣也不敢出聲,隻得靜立一旁,神遊四方。如此過了良久,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傳來,王婦婦嬋飄然而至,身後隨著兩位女官。

婦嬋來到子斂身邊,輕聲說道:“大王一早便來前殿觀兆,大食都顧不上用,如今卻又在此靜坐,請我王保重萬金之體。”

子斂的思緒從心事中走出,抬頭見是婦嬋,舒展眉頭道:“貞卜之事令朕心憂,好在虎缶辦事得力,為朕分憂不少。”

婦嬋問道:“哦,觀兆如何?”

子斂揉揉太陽穴,道:“昨夜卜官貞卜五次,皆是不吉之兆,恐怕王畿西方又不得安寧。”

婦嬋怨道:“這些卜官貞人,整日卜得皆是不吉之兆。前次目方入寇,亦不是吉兆,王師不也得勝而歸?太卜庋中的卜官貞人怕是未得祖宗真意,以致貞卜不準,不若大王獨斷貞卜之事。”

子斂搖頭道:“王雖元卜,然亦須與卜官貞人共掌貞卜之事,此乃祖宗法度,不可輕易更替。”

婦嬋也知子斂不會輕易改變祖製,方才隻是隨口吹吹耳旁風,結果不出所料。歎氣道:“王乃元卜,占卜之事權在太卜之上,卻事事要聽一眾卜官的。”垂首沉吟片刻,又問:“虎缶在河東兆征兵幾何?”

子斂終於麵露笑意,答道:“虎缶在河東兆為王師募得士卒三千六百餘人,皆兵革齊備,除左師右旅留五百外,三千一百餘人分兩支趕赴殷都而來。還有隨軍役隸一千二百餘人,糧粟布帛數目不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