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韓國公此語出自《孫子兵法.火攻篇》,後半句乃是‘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就在老朱麵帶嘲諷的向李善長請教之時,一眾開國將領中向來頗好學問的李文忠,也是相當配合的為其‘拾遺補缺’起來。
“哦?這麼說……不知韓國公以為,到底征倭有啥不合於利的?”
有了李文忠的配合,老朱也是再次‘虛心請教’起來。
“陛下,雖說兵法有雲‘合於利而動’,然此利非彼利,乃是國家之大利,非是區區財貨之利可比也。我泱泱大國若是隻因財貨之利便興兵征伐,豈不是令各屬國與我大明離心離德,因小失大……”
不同於之前的新政試行,對於征倭之事,李善長卻是並沒有選擇繼續‘順從’聖意,而是看向了殿外一眾前來朝賀的藩屬國使臣。
“韓國公此言差矣!且不論‘合於利而動’之利是否包括財貨之利,就算這財貨之利怎麼就不是國家大利了?”
原本因為出兵倭奴之事已成定局,已經懶得再跟其打嘴仗的錢寬,麵對李善長這‘大利’論調,頓時忍不住開口嘲諷了起來。
“哦?本公倒是想知道,區區財貨之利怎就成了國之大利了,還請‘駙馬爺’不吝賜教!”
見先前退縮的錢寬這會兒居然還敢送上門兒來,滿是輕蔑的李善長哪會放過這個機會。
“下官不知道韓國公認為的國家大利是什麼,但下官以為,百姓之利就是國家、朝廷最大的利!有道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若是沒有強大的財力作支持,朝廷拿什麼養兵保衛國家、百姓,拿什麼修橋鋪路、興修水利等措施利民?”
麵對李善長的輕蔑的笑容,錢寬這一次卻不再退讓,而是條理分明、針鋒相對的逐條駁斥起對方來。
“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雖說賦稅才是朝廷財政收入的正主,但若是能夠以他國之‘餘’補中國之不足,並以此減輕本國百姓之負擔,又何樂而不為?”
末了,錢寬更是毫無遮掩、赤裸裸的提出了通過掠奪他國來補充中國的‘侵略’主張。
“好一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話聽著咋就那麼順耳呢,哈哈哈哈!”
“駙馬不領兵做個將軍,實在是太可惜了……”
聽到錢寬這赤裸裸的掠奪主張,彆說藍玉等一眾‘少壯派’武將了,就是徐達、湯和等人也是紛紛讚同起來。
不僅如此,就連禦座上的老朱,此刻也是不由自主的頜首微笑起來。沒辦法,自古以來,有哪個真正的將軍不想馳騁於沙場之上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若是真有了錢寬這冠冕堂皇的理由,又何愁隨著國家的安定沒有仗打而鳥儘弓藏!
“有道是國雖大,好戰必亡!駙馬這是要學蒙古人麼?且如此論調,難道就不怕因此寒了心向我大明屬國之心……”
眼見錢寬這赤裸裸的侵略論調不僅獲得了武將的一致認同,就連皇帝也都頗為意動,李善長也是不經收起了先前的輕蔑,變得表情鄭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