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句我從來都想不到漢密爾頓有離開梅賽德斯並加入法拉利的一天,已經完成官宣,2025年加入並簽訂一份多年合同,簡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回到故事架構的世界中。
霍根海姆,一條已經很少出現在方程式賽事賽曆的賽道,伴隨著奧迪加入所帶來的熱度,通過長時間的談判,去年年底他們終於搞到一份為期5年的辦賽合同。
對很多老車迷來說,或許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霍根海姆的粗砂粒是出不來的這句名言,維特爾、霍肯伯格和勒克萊爾都用慘痛的代價深刻證明這一點,再早一點還有倒扣馬薩,小皮奎特的奇跡等時刻,舊版帶森林的高速賽道,名場麵更多。
但對於新車迷來說,霍根海姆顯然是一條陌生的賽道,哪怕看過其他賽事,也不知道這賽道對f1的魅力在哪裡。
更加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場還是衝刺賽周末的一部分,兩場倒序衝刺賽實驗結束,剩下4場衝刺賽又將回到常規的衝刺賽格式。
“從來到圍場那一刻,到處都可以看到梅賽德斯和奧迪的車迷,或許7年沒有主場都讓他們迫切需要這周比賽。”馬林康感慨道,這次則跟特拉姆尼茨走一塊。
“我作為主場車手,都沒有感到主場車迷的支持,總感覺來到德國,製造商的重要性要大於車手。”特拉姆尼茨吐槽道。
“那倒不一定,你看看米克,披著舒馬赫的姓氏,一堆德國車迷蜂擁而上找他要簽名合影。”馬林康笑著說道,這可是自己親眼看見才知道的。
“那倒也是,就是不知道邁克爾如何了,14年過去還是沒有太多信息,問米克總感覺不太合適。”特拉姆尼茨說道。
“沒事,我們都習慣他還在養傷的事實,或許現在這樣就是對他最大的保護,還是想想這周怎麼辦吧,新賽道且隻有一次練習賽。”馬林康回應道。
如果提到德國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邁克爾·舒馬赫,哪怕後麵德國出現維特爾和羅斯伯格兩位世界冠軍,也沒有人能夠跟舒馬赫相其並論,尤其是主場影響力。
那時候的德國站,現場氛圍一等一的好,基本上看到可以看到一堆舒馬赫車迷,一個賽曆很多時候都包括霍根海姆和紐伯格林兩場比賽,他用9場勝利來回報車迷們的支持。
但自從2013賽季滑雪事故以後便再也沒在公開露過麵,隻有家人和幾個親近朋友知道舒馬赫的真實健康狀況,以至於現在他的身體條件恢複到幾成,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回到圍場,很多人都需要通過僅有的100分鐘練習賽來熟悉賽道,布局還是以前的樣子,但駕駛的賽車不再是以前空氣動力學為王,現在是地效車時代。
馬林康其實以前跑過霍根海姆,當時他就在這裡加冕gb3年度冠軍,還是通過極其戲劇性的方式,而後進入f3,一年後直接跳級到f1。
不過這個參賽經驗用處並不大,哪怕上一次在霍根海姆辦賽拿到冠軍的維斯塔潘,圍場資曆最老的漢密爾頓,也需要時間重新學習。
這場倍耐力推出比較保守但又少有的跨檔輪胎配方,硬胎是c1,中性胎和軟胎則是c3和c4,而不是正常順推的c2和c3。
這選擇確實很保守,如果按照長距離模擬來看硬胎跑到底也不是不行,但規則意味著必須換一套胎,理論上可以硬胎換軟胎,但前提是彆出安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