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號彎爭不過就不爭了,他就算把我甩開1分鐘,也就追近1分的差距,完全沒必要因小失大。”馬林康笑著回應道,現在自己準備跟隊友玩心理戰。
“那你記得儘可能避免發車階段的事故,剩下隻需要把車帶回來就可以。”安傑羅提醒道。
接下來15圈的衝刺賽,許多車迷見證一個難以置信的場麵,維斯塔潘發車領跑進入1號彎跑得飛快,快到完全沒影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直接按照排位賽模式進行衝刺,一個人獨自跑到比賽結束,輕鬆取得衝刺賽勝利。
等待接近半分鐘過後,馬林康才慢悠悠的衝過終點線,身後幾秒則是比爾曼、勒克萊爾、佩雷茲和諾裡斯4位法拉利和紅牛車手。
剛開始衝線的時候,維斯塔潘非常高興,哪怕他知道這是衝刺賽,聽到蘭比亞斯每一圈都在彙報和馬林康的差距時,以為這場肯定能縮進大幅積分。
畢竟,第一圈衝線差1秒,到第十圈直接差20秒,閉著眼睛想都覺得這是賽車出了問題,根本不會想這是策略。
從2021賽季創辦衝刺賽到現在,根本沒有哪場比賽前兩位差距接近30秒,就算工程師知道,也不可能讓車手在比賽中考慮這些東西。
等到賽後準備進行頒獎典禮,維斯塔潘下車慶祝完後,才發現姍姍來遲的第2位竟然就是自己的隊友馬林康,興奮的心情瞬間垮掉一半,但又不敢在直播鏡頭麵前展現。
好不容易以絕對優勢拿到勝利,結果發現第2竟然是最大的爭冠對手,難不成無線電說的差距豈不是前兩位差距而不是馬林康已經跌出前5甚至更靠後,想到這裡維斯塔潘瞬間感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了。
由於衝刺賽時間安排限製,並沒有對馬林康進行采訪,如果讓馬克斯知道這是通過策略戰略性放棄1分,估計他又要,暴走倒不會,但憋著一股氣搞人是可能會有的。
彆忘了,維斯塔潘還剩下12天義務活動沒有完成,第二天職責在新加坡站和澳大利亞站間隙完成。
很多人對衝刺賽過程表示無法理解,得虧現場車迷還算理智,沒有大喊退票,至於幾位官方解說,他們根本沒想過馬林康竟然玩這一出。
“馬林康在想什麼?我的職業生涯橫跨4個10年,都沒有見過這種離譜的情況,好幾個彎道很明顯沒有用力去推,真想不通他為了什麼。”巴頓在賽後回顧時納悶道。
“很明顯,為了世界冠軍,但不一定是竭儘全力才奪冠的那種,這是個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