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賑災之案,經世之才(1 / 2)

遺落在人世 津雨津春 6200 字 8個月前

《遺落在人世》全本免費閱讀

景明、景昱一乾人等經水路北上吉州延齊,聽取吉州巡撫、吉州提督的奏報,停留不到五日,便啟程向西往寧州西涼。

途經吉寧兩州交界,先後到扶州和隆州的案發地走訪取證,耗時一月有餘。於九月初到寧州饒樂縣暫作停留,開始逐一排查線索。

景昱為官多年,政績卓越,威名遠揚,連月來巡訪多地,所到之處各級官員無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對景明則是視若無睹,為此景明毫不意外。

不得不承認,景昱真的比自己優秀,雖然羨慕,但不嫉妒,事實如此,景昱不是自命不凡之人,對自己一向包容,景明不屑旁人冷眼,跟隨景昱走訪專心調查,從旁協理,不多一言。

景明與景昱之間本來是沒有太多隔閡的,景昱自小就不喜歡被鑫貴妃擺布,從來不肯聽她的話參與後宮那些鬥爭,都是奇銘婼代替他幫鑫貴妃出頭,而他老是喜歡跑去勵精圖治跟景暘、嘉懿一起聽祭酒講書。

雖然他也喜歡奇銘婼,小時候和景明打過架,但那也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鬨,而且這事現在對於他們而言,已然不是問題。

自奇銘婼走後,景昱就請旨搬去了太微宮居住,景明從襄城養傷回來也鮮少出門,本來就因上一輩的恩怨走得不近,如此彼此之間交集更少了。

隻是景明這個彆扭性子,老是故意不給景昱好臉,隻要一起喝酒,景明就借機灌景昱酒,想看一向冷靜自持的他出洋相。但在正經事上,景明還是恪守規矩的。

因風聞流傳甚廣,民間對景明褒貶不一,經過這兩個多月的相處,景昱發現他真的並非外麵傳言那般庸碌荒唐,他材優乾濟,知效一官,是個可塑之才。

他一向孤傲,不圓滑世故,麵對諂媚之人不為所動,這樣的性格便也成了他運籌帷幄的助力,將他真實的一麵偽裝起來。

他言辭犀利,思路清晰,見解獨到,總能抓住各執一詞的涉案人的性格弱點,另辟蹊徑,通過對他們的下屬或是親戚的談話,拿到佐證、獲取情報。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案子進展得很順利,經過對案情的分析,大家發現此案背後隱藏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由此景明不主張直接對涉案官員刑訊逼供。

提議審理時將已拿到的實證誇大,讓他們誤以為已經證據確鑿,嘗試通過言語誘導找到他們證詞的漏洞,擊破他們的防備心,借此找到其他未查到的案情。

但與此同時,景昱也察覺到景明有其他動作,結合之前宮中的傳言,不難猜出他是得了燁帝的授意,借此行之便,接觸因東都沉船案謫降的官員。

景昱也有參與沉船案的審理,多年虛懸未決,他深知燁帝心結在此,於是佯裝不知,還故意給景明製造機會,做個順水人情,與他方便。景明很快就看出景昱的意思,也就順水推舟,抓緊時機,不露聲色地收集他想要的信息。

這一日,因不適水土,景昱偶感風寒,起不來身,不便再聽取饒樂縣的奏報,隻能托付景明替他坐堂,景明本再三推辭,卻被景昱一語中的,“父皇讓你來,便是給你施展的機會,你又不是不懂。”

景明倒也不避諱,“二哥就不怕我真的查出來什麼嗎?”

“無妨。”景昱嘴角銜著笑,“隻要你查得對,我必秉公處置。”

若以當年東都沉船案來說,景昱所言自是不虛,饒樂籍犯官就是他親自審理定罪的,那一年,他十四歲。

景昱和鑫貴妃的母子關係,一直是個不尋常的存在,母子性格不合,鑫貴妃時常怨懟景昱叛逆,他剛正不阿的處事姿態,更加激化了他們的矛盾。

細想這些年饒樂所犯之事,或大或小,景昱都避嫌不理,偏幫饒樂。入朝多年,從未瞻情顧意,借職務之便,榮獲嘉獎之際,求燁帝給饒樂的人謀一官半職。

沉船案燁帝欽點他協理,意在讓他多見世麵,鍛煉他的能力,可他鐵麵無私,竟絲毫不給他外祖父和母妃留情麵,將饒樂的人單獨提審,把案子做成了標杆案件,明鏡高懸,名震九州。

借著這位青天大老爺的勢,景明倒也敢放開手腳,謀劃自己的事。他手握燁帝密旨,借機接觸因沉船案被貶的都察院官員,親自詢問他們所知的案情,意在把複述的內容與現有卷宗的記錄對比,核查是否有出入。

按照計劃共有三人,但其中兩人皆與賑災案有關,景明不便和他們單獨見麵,能拿到的信息有限,眼下隻能寄希望於這最後一人了。

因昨夜官驛請了郎中,饒樂縣衙內現下生了火盆,但饒樂知縣奇肅怎麼也沒想到會是景明獨自前來主持堂審。

“請睿郡王殿下安。”奇肅雖心有疑慮,但不敢含糊,待景明在公堂上坐穩,便躬身行禮。

“奇大人不必多禮。”

奇肅故意試探景明,“恕老臣冒昧,敢問豫郡王何時過來,老臣好吩咐底下人帶嫌犯登堂。”

“奇大人又不是不知道驛站昨夜傳了大夫,可惜您這炭火白生了,二哥他真是病得起不來了。”看奇肅欲言又止,景明又道:“二哥說了,不許任何人前去探病。”

奇肅尷尬地眨著眼,拱手施禮,“謹遵豫郡王吩咐。”

“午後,會有太微宮的禁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