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
這該死的天幕怎麼突然披露這個。
早知道他安祿山早造反好了。
【安祿山舉兵造反了!】
【造反一般都要打一個旗號。】
【證明自己是正義之師。】
【這樣才能讓人信服,或加入起義軍,或讓人不與其為難。】
【而安祿山打的旗號是誅殺奸臣楊國忠。】
【說楊國忠挾持了玄宗,他是奉命去討賊的。】
【楊國忠的名聲並不好。】
【安祿山打著這個旗號,像是軍中的漢人或者沿途的人們都很信服。】
【又認為安祿山和玄宗的關係好。】
【所以都相信安祿山說的話。】
【安祿山的二十萬大軍,很快攻占了洛陽。】
【甚至在756年正月初一,登基稱帝。】
【國號大燕。】
【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你安祿山明明打的旗號是誅殺楊國忠,還說楊國忠挾持玄宗。】
【轉頭來就自己稱帝。】
【這對於那些生活在唐朝的人們來看,就是謀反。】
【是反賊。】
【人人得而誅之!】
【從這一方麵來看,這安祿山就是有點小聰明。】
【之所以讓他成功了。】
【唐玄宗李隆基是要深刻反思的。】
【安祿山一稱帝,再加上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平叛並昭告天下,河北和唐朝的將士紛紛起兵反安祿山。】
【安祿山無奈,隻能一邊讓手下人平亂,一邊想要讓手下長驅直入長安城。】
【想要攻入長安城。】
【安祿山需要麵臨一個難題。】
【那就是要攻破一個險地——潼關,而唐玄宗早知道安祿山會攻長安。】
【於是特意讓哥舒翰鎮守此地。】
【唐玄宗本該無憂的。】
【安祿山想要快速攻破潼關千難萬難,此地易守難攻。】
【而隻要進入持久戰,安祿山之亂必會被平定。】
【可是卻因為唐玄宗和楊國忠這兩人,導致了潼關被破。】
【具體就是哥舒翰的軍中有一個將領。】
【提出意見。】
【說安祿山打的旗號是滅殺楊國忠。】
【直接率軍回長安城殺了楊國忠,安祿山不攻而破。】
【哥舒翰認為這位將領的提議有些幼稚。】
【安祿山想要造反,殺了楊國忠與否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並沒有理會。】
【反倒楊國忠不知道從哪裡聽到這種話。】
【開始針對起了哥舒翰。】
【而這個時候的形勢越發對安祿山不利。】
【於是安祿山使出一計,他覺得唐玄宗好糊弄。】
【於是讓人放出一些自己兵力不足,軍心不穩的情報。】
【唐玄宗得知這一情報之後,大喜,立馬讓哥舒翰出兵滅了安祿山。】
【哥舒翰上奏認為現在隻需鎮守潼關,安祿山自會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