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實時彈幕——
“唉,唐玄宗李隆基可不隻是終結了大唐盛世,他在位期間的安史之亂,給大唐埋下了很大的禍端,後麵的皇帝就算有心,也不好收拾。”
“唐德宗李適是沒有啥能力的守成之君。
但是要是天下大亂,他是沒有啥能力改革的。”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藩王,已經不聽令朝廷了。”
“唐德宗李適本來想要改善藩王割據一地的,哪知瞎搞一通,雪上加霜。”
“水已穿石,短醫難愈頑疾。”
“藩王割據的地方,各大權勢連營,這股勢力是非常大的。”
“唐德宗最後沒有嚴懲藩王,導致了更加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裡,雖然戰亂平息了,但是毒瘡未除。”
“唐玄宗之後唐已經氣數將儘了。”
“八年安史之亂,藩王割據,大唐這個時期的皇權弱了很多。”
“李適也曾有英雄氣,可是被藩王一頓削,無奈隻能放棄了,開始放縱自己。”
“唐德宗李適的重要決策基本都錯,他也就運氣好,要不然早死了。”
“諡號德這個字,李適配不起。”
“彆說什麼李適想要用宦官製衡百官,他就是晚年昏聵了。”
“唐德宗後期太愛財了,苦了百姓。”
“皇帝手裡沒有兵,靠拉一打一,那些割據一方的藩王,就像是一個個擁兵自重的軍閥,皇帝一旦觸犯了這些藩王的利益。
除非有強大的武力鎮壓。
要不然藩王能玩死皇帝。”
帝王空間
李淵重重一歎道“也不能怪李適重用宦官。”
“畢竟是百名宦官帶著他一起逃出的長安城。”
“宦官有利也有弊。”
“縱觀曆史宦官有弄權的,但卻很少有造反的,所以呀,有一些君王就會用這些宦官,更彆說宦官還死保過李適了。”
李世民一棍子打在李隆基臉上,憋屈道
“這些該死的藩王!”
“要是我在,非一個個掃平他們!”
【唐德宗李適活了64歲。】
【在他死後,由李誦繼承皇位。】
【是為唐順宗。】
【李誦乾了25年的太子。】
【坐上皇位的時候,已經45歲。】
【他認為宦官勢大是一個弊端,於是想要打壓。】
【李誦重用了一批大臣,這些官僚士大夫為了能加強皇權,進行了永貞革新。】
【其目的就是為了抑製藩鎮的無規則做大。】
【和打壓宦官。】
【眾所周知,想要革新變法,就會觸動已得利益者的權益。】
【而這次的革新,觸犯了宦官和藩王的利益。】
【兩方聯合在一起,給朝廷上壓力。】
【導致永貞革新隻維持了百天,便匆匆告終。】
【然而這個局麵,宦官們還是不滿意。】
【宦官們以唐順宗李誦身體不好為由,聯合一些大臣請皇帝好生休養,至於國家朝政大事可以讓太子監國。】
【隨後時機成熟。】
【唐順宗李誦被迫成了太上皇。】
【李純登基皇位。】
【李誦也許是身體真的不好,次年去世,隻活了46歲。】
【唐憲宗李純雖然是被宦官推上皇位的。】
【但是他並不昏庸。】
【彆看李純年輕,可是他很是勤政禁止奢侈。】
【在李純看來藩王的危害是最大的,所以他重用的宰相,基本全部都是反對藩王割據的。】
【至於宦官。】
【李純就曾說過宦官隻是家奴而已。】
【他的意思就是宦官是依附在皇帝身邊才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