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各行祖師-教育(2 / 2)

論識字率,誰敢與大明比?

【大學:成均為習樂德、樂語、樂舞場所。

用今天的話講:成均院專業為‘樂’,屬於綜合藝術類課程,每門課程教授不同學識:

樂德:思想品德課,如敬神、友孝,以及言語中和等等;

樂語:語文課,如懂詩經言語,會吟誦、諷刺等等場合用語;

樂舞:祭舞(如持鳥羽而舞,用以祭祀四方等);

其中樂舞又分為大舞、小舞,古人13歲學文舞(皇舞:持五彩羽而舞,用以祈雨)、15歲學武舞(乾舞:持盾牌而舞,用以祭祀山川)。

所以13-15歲少年被稱為‘舞勺之年’】

民間

原來如此!

少年恍然大悟,回身對爺爺撒嬌:“爺爺,寶安13歲了,寶安也要學樂舞。()”

素來溺愛孫子的老者沒有順著他的意,斥責道:樂舞豈是隨意能學的?∞[(()”

雅舞不是當今讀書人必備技能,能舞雅舞者皆是樂籍之流,好人家豈能做折腰之事?

少年不斥也不生氣,兩眼轉得溜溜的,不知道心裡打什麼主意!

【上庠教授典書、詔書之處;翻譯成今天大白話:上庠院是類似今日文學院,為國家培養文秘類官員;

射廬是學乾戈射箭之所;嗯,今天的軍事學院,學駕車學射箭;

其中射箭是時人必備技能,不會射箭者不能被稱為男子;】

聽到天幕此語,韓世忠嗤笑:“事關男人雄風,誰還不會射箭?”

說罷他往手上吐了口唾沫,用力揉了揉拿起強弓往箭靶一射!

命中紅心!

“好!”圍觀士兵紛紛拍手叫好:“副尉厲害,副尉男人,副尉英武!”

韓世忠咧嘴一笑,正要說話就聽到天幕道:

【所以當遇事需要取決時,射箭成了決勝技能。

如果周天子取士,當備選人各項水平均當時,則以箭術為選取目標。

射箭不單看命中率,需要考驗備選人射箭時儀容、動作是否合‘禮’;

行走節度是否合‘樂’,以及射箭時是否有‘謙讓’品德、箭法是否‘正確’】

韓世忠臉瞬間下沉:…呸!射箭取敵人性命,搞那麼多花頭做甚?

跟朝廷裡的那些蟲蟲一樣,淨整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同樣駕車亦是如此:

鳴和鸞:古人車駕外有‘和’和‘鸞’的裝飾鈴,行車時要達到鈴聲共鳴有節奏,嗯…地獄版本的‘直線行駛’;

逐水曲:在曲折的水岸行駛不使車落於水中,現代科目二中的升級版‘曲線行駛’;

過君表:現代版的倒車入庫;

舞交衢:在道上往來馳驅,旋轉配合舞蹈節奏,

() 專業級彆的車舞表演,駕照不考;

逐禽獸:驅車將禽獸趕到君主左方,才符合禮製請君主親獵左射,賽車級彆技術,駕照更不考】

李白好奇地探頭:後人把禦稱為科目二?是禦鐵車還是天上飛的鐵鳥?

除了科目二是否有科目一科目三?

【辟雍是周朝自立的教育核心地,用史話講:帝入太學,承師問道的地方;

諸王太子在這裡學的如何成為統治者,如何鞏固諸侯等王者統治手段;

瞽宗是學習周朝維係天下的‘禮儀’所在;算得上是另類版本的‘法學院’和‘政治院’;

禮樂自古以來就代表宗法等級世襲製度,是周朝最頂尖的,學問。

因為禮樂是周朝立國根本,維係天下道統根基。

除周天子外,諸國不得設禮樂課程,西周諸王想要學習禮樂學問,必須到王都進行進修】

劉徹揣起手咂咂嘴:“不愧是劉氏子孫,愛朕愛大漢。”

周天子掌天下利器被後人扒得乾乾淨淨,還是連續被扒兩次。

真是…太慘了!

不過…後人把太學叫作學校?

他神情微動,大漢承曆代校室,亦有校、庠、序之分,就差學了…

想到劉昭言他立太學教天下士子,劉徹心裡核算了算石渠書籍,唔…得加把勁,再收集些經義史冊,明歲就能立太學興大漢文教了。

【所以史書才會說:凡三王教世子,必教禮樂;

禮樂就

是西周統治大殺器!

在周人看來樂修心身,禮塑行為,樂代表同宗倫理,修心身品德;

禮代表外人如諸侯公卿,塑造行為舉止接待外人;

因此三王用禮樂教導繼承人,對內當相親,對外當相敬的態度統治天下;

但這些跟庶民沒半點關係,‘禮不下庶人’嘛!

哪怕庶民有鄉學可入,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入學讀書】

李隆基撐著下顎,心中遺憾周公親作的樂舞‘周武王克殷’,在先秦時已失傳,若能傳下定能窺得當年雅樂盛景;

不如…他心一動,想要複克周樂,但目光落到案前的‘安史之亂’後,立馬歇了心思。

開元盛世還未到,豈能肆意?

乾活摘掉唐玄宗諡號!

什麼唐玄宗,太難聽!

【鄉學分庠、序兩大類,庠入學者為郊區家資豐厚者(小奴隸主),其子僅學典書、詔書兩樣,若成績優秀可上升國學;

而序則是教化民眾,使其知法守禮儀,敬老尊老、按時上工等;

相當於鄉學庠是正常學校,隻是所設專業單一;

而序則是鄉村居委會,向民眾進行管理和教喻,讓民眾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不等民眾反應,天幕又直徑往下:

【西周之後道德淪散,文化下移,禮樂師散於各諸侯之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