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楓朝李化龍一拱手,接著說道“李大人今日所講是謀略的重要性,並不是說打仗時不需要勇猛。依我看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謀略的勇猛隻是亂飛的蒼蠅,有了謀略的勇猛才是虎狼之師。”
“嗯!說得好,繼續!”李化龍讚歎了一聲。
向楓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戰局如棋,要通盤謀劃方可取勝。一場戰爭,謀略是貫穿始終的,知己知彼是謀略,進退有據也是謀略,不看清形勢,不懂得進退,一味的衝殺,那隻是莽夫而已,算不得良將。就以李督師兩次大敗速把亥來說,李督師在戰前必定是知曉敵我之形勢,收集相關情報,繼而擬定對應的戰術謀略,加之我軍有火器上的絕對優勢,故而敢奔襲二百裡殺敵,如果敵我情況不明,形勢不清,斷然不會如此冒險,李督師有勇有謀,故能連戰連捷……”
向楓最後說道“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孫子兵法》裡說兵者,詭道也。這就是謀略,沒有謀略的戰爭必定會失敗。”
向楓的一番話,讓場上不少人聽得紛紛點頭。
李如梓擺著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要不是聽到對方誇讚了他爹,他早跳起來操著他那副東北腔嗆過去了。
李化龍頻頻點頭,接著又問道“你方才提到火器,你對火器如何看?”
向楓對這個問題很熟悉,當即說道“火器的出現,對戰爭影響至深,增大了戰爭的變數,以後的戰爭,必定是火器之爭,誰掌控了火器上的優勢,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優勢不僅是數量上,更是技術和人才上的優勢,要不斷提升火器之術,方能主導戰爭。有了火器上的優勢,即便是幾十人的隊伍,也可對付成倍於己之敵。”
向楓說完後欠身坐下。
萬順湊過來說道“向哥,你講的太好了!我說你行吧,比那姓李的不知強了多少。”
向楓微微一笑。
“講得好!講得好啊!”李化龍滿臉讚許,他也沒想到這種校試裡竟然還有此等見識之人,尤其這人對火器的看法讓他頓覺有知音之感,便覺得自己這趟講授沒有白來,“你名諱如何稱呼?在哪當差了麼?”
向楓又站起來答道“李大人,我叫向楓,是湖廣蘄州衛下的一名總旗官。”
李化龍點了點頭,示意向楓坐下,接著說道“諸位都聽清了吧?方才這向總旗所言謀略之道的重要性,比我講的還透徹,特彆是火器之論,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李某今日也是受教了……”
“哼!姓向的這堆話從哪聽來的?打仗靠那幾條爛銃有屁用?你火藥還沒點著,敵人早衝過來了,儘扒瞎!”李如梓一臉不屑地說道。
“是啊,像他這般打仗,早輸得褲子都沒了。”一旁的杜鬆附和道。
“我覺得他講得有點道理,打仗的確不能隻憑蠻力,要用腦子,而且火器比弓箭更厲害。”馬林在一旁插話道。
“你咋還幫他說上話了?”李如梓扭頭問道。
“我不是幫他,我是說這麼個理。”
三人一時在那裡低聲爭論起來,全然沒顧上李化龍在講些什麼。
李化龍講課完畢,待眾人散去後,單獨把向楓留了下來。
“你有官職在身,如何又來參加校試?”李化龍問道。
向楓笑了笑,說道“隻是個屯田的小旗官,真有戰事也不見得能上戰場,難得有這個機會,就過來了。”
“你喜歡打仗?”
“止戈為武,我不希望有戰爭,但有的時候亦需要以戰止戰,我輩當有所備。”
“好個以戰止戰!看來向總旗亦是有抱負之人。”李化龍點頭說道,“你是湖廣哪裡人氏?聽著口音好像有些不同。”
向楓隻得硬著頭皮說道“我是興國州三湖鎮人,京話學得還不太好。”
“貴庚?”
向楓說了自己來大明後的年紀。
李化龍道“我年長你幾歲——向老弟,你我今日一見如故,往後就以兄弟相稱吧,也顯得親近些。”
向楓拱手道“承蒙李大人看得起,那向楓高攀了。”
李化龍一笑道“你看你——往後化龍說不定還要仰仗向老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