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在農村,種養殖業極少。因為政策開放的不夠普遍,尤其在偏遠地區,對這門副業更加陌生,但也有膽大的農戶悄悄種。在幾年以後,政策廣開了,這門副業才漸漸亮了起來。有人成功賺到了小錢,有人失敗虧了錢,主講的就是個運氣和勤快。
其實種植業最主要是講科學,其次是勤快。這兩年由公社搭線布置,大隊帶頭引領農民致富,從縣城買回來一些新的品種,像蘑菇,藥材、甲魚等,並分配給一些願意嘗試的農戶。
何國昌帶蘇童下鄉,一是對一些種養殖戶親臨指導,其實他也不怎麼懂。二是讓蘇童儘快熟悉這些行業,另一層意思是讓他露露臉,讓社員們熟悉,好在大會的選舉上投他一票。
大隊分為七個生產隊,種養殖的有十七戶,大多數是膽子大而文化少,有的甚至連字也不認識。像這樣的農戶怎麼讓他這個大隊長放心呢?如果賺到錢了還好,要是那些農戶虧了,大隊辦公室裡還怎麼辦公,往後的政策怎麼下達?
秋忙後的莊稼地都空閒著,泥土沉睡在空氣裡。小路上,溝渠裡,黃的是葉綠的是草。從小溪裡流出來的水更白了,正彎彎曲曲的順著河道向著一個遠方。
凡是他們到過的那些農民的家裡,蘇童都作一一好筆記。何國昌一麵教他,一麵說“年青人要不懂就問,光靠書本裡的知識是不夠的。”
開先蘇童並不怎麼說話,一問一個答複。他一直在擔心,害怕,那一件從未提到過的事情,要是何國昌突然找他還賬該怎麼辦?
的確,他想的過於了。然而事實也是如此,跟一個債主走在一起,心裡正是那種考慮頭。
何國昌一次,兩次帶著蘇童下鄉,遇人就說“這是蘇城卿的兒子,高中生,有文化。”以這種介紹的方式把小夥子間接性的推薦了出去。
第三次何國昌不參與了。那些不熟悉的路已經走過了兩遍,一些農民的名字和住的地方也都做好了筆錄。出門在外,嘴巴就是路。還有,年青人總要獨立起來的那一天。此外,跟這個小夥子在一起總是那麼彆扭。在辦公室,他才突然想到是賬的問題。
每天五毛錢的補助,糧食才賣九分錢一斤,算下來已經不少了。蘇童很珍惜這種沒有名分的工作。在大會選舉之前,在沒有正式任命之前,他是以待業青年學農業方麵的技術,虛心求教的方式,以這種身份來進行這份工作。
這天,他來的這家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家農戶。這家的主人叫陳朝中,單家獨戶的小院。不同的是,房子的前後左右都種上了青草。一些顏色各異,大小不同的兔子正這兒那兒,東南西北的亂竄。
這是家養兔專業戶,在經營這門副業之前,貧窮的程度和其他人也都大抵上相同。養兔子的專業人不是房主陳朝中而是他的女兒陳紅綢,一個非常漂亮又很樸實的女子。愛乾淨,眼睛大而長,烏黑的頭發上紮著一塊白色的頭巾。跟人招呼一說一笑,嘴角邊的小酒窩也跟著窩進去又平起來。收拾打扮是典型的農民,倒又整潔的瞧不出一絲淩亂。
這女子彆看是小學文化程度,對養殖業卻是異常的熱愛,特彆是小動物們。她的主要任務是養兔子,其他時間都泡在有關養殖業的書裡了。她對象是半年前經人介紹的,是個身材魁梧的小夥子,目前在縣城開拖拉機。
她聽人說起過蘇童,是一個為數不多的考上高中的了不起的人。陳紅綢不喜歡外出,所以,這兩個人一直沒有見過麵。
何國昌帶蘇童來的頭兩次,陳紅綢去nc市了。在那兒去跟市裡來的經銷商們洽談業務,順便以專業戶的身份開了幾個有關養殖技術方麵的觀察培訓會。耗去的時間是一個禮拜,昨天才回來。
陳紅綢有個哥哥,小夥子長得帥,也瀟灑,叫陳見心,在公社開了一家鐵器鋪子。二十好幾了,還沒有對象。他爸曾請媒人介紹過,這年青人眼光高,五六個下來,硬是沒有一個使他合適的。他開出的條件是文化第一,必須初高中生,漂亮要過關。八十年代初期對文化是崇拜的,尤其農村裡,一個初中生都可以叫板是個文化人。他本人文化不高,小學畢業,但家裡這兩年搞種養殖業發了點小財。整個大隊來說,除了楊明清就數他家裡第二有錢了。
陳紅綢卻並沒有因為家裡有錢就過於的打扮,包裝自己。常年中,走親上街都穿的很普通,但看上去又特彆順眼。穿戴上看不見一絲皺褶,洗乾淨了就馬上疊起來,整整齊齊的,衣服褲子各碼一邊,從不馬虎。此外,她還有一門值得讓其他人感到驚訝的的廚房技術。她的外婆原來是地主家的女廚師,這門技術也就毫不保留的教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