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周禮的漏洞(1 / 2)

那些看上去很新穎的詞彙其實並不難理解,它們所想表達的含義就在字麵上,這就是大道至簡的真正體現。

於是各時空所有的政治家都通過這段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知道了蕭盼盼的那點小心思。

這個女子在讓她所處的時代加速到來。

這樣的明悟讓一些人感到害怕和驚慌,但也讓一些人感到了振奮和期待。

朱棣審視著道衍整理出來的大明未來發展計劃,目光集中到了煤鋼聯合體的篇目上,他確信,未來摧毀大明的就會是這個曆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怪物,一個能對農業文明實現碾壓的怪物。

劉徹和嬴政則不約而同的笑了,笑這丫頭的步步為營,笑自己的無可奈何。

難道知道了最終會被自己創造出的怪物顛覆,就不去製造這頭怪物了嗎?

怎麼以最小的代價應對六國的複辟?怎麼以最高效的手段實現對匈奴的打擊?怎麼完成世界帝國的構建?想解決這三個問題就隻能按照這丫頭給出的道路去走。

其實這幾人的心態反而是輕鬆無比的,頗有種豁出去了就這麼乾的愣勁兒。

隻有李世民的心態是糾結的,畢竟他的答卷已經是九十分了,真的有必要再去考一百分嗎?

孔子鄭重地將這段話記錄了下來,然後在眼前的麵板上做出了回應,“過於簡化和直白了,我覺得社會的發展不會這麼簡單的就能被概括。”

蕭盼盼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一代大師,周文明的消解不止是生產力進步導致的,這關係到禮製本身。”

這下孔子更感興趣了,“你們的時代如何看待禮製?”

蕭盼盼想了想,回答道,“很好,好到過分了的程度,周禮在試圖用行為模式的規範來讓一個人變成道德聖人。有用嗎?有的,但不多。”

孔子愣了一下,這樣的答案是他完全沒想到的,他原本以為蕭盼盼會給出比較負麵的回答。

“禮製的頒布,讓華夏大地從法理上告彆了血腥時代。”蕭盼盼試著說明道,“但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禮製和分封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不太清楚你們對這段曆史的理解,所以我試著講述一下我的理解。”

“請說。”孔子也很想知道後人怎麼看待這段曆史。

“事實上周武王滅商後的第一次分封,是十分粗糙的,被特彆記下來的封國一共有十六個,四大類。第一類是遠古聖王的後裔,比如禹的後裔為杞國國君。第二類是功臣諸侯國,比如呂尚的齊國國君,第三類是殷商後裔和其監督者,第四類就是血親諸侯。”

孔子回想了一下曆史,點了點頭,大約認可了這樣的劃分。

“至於剩下的一百多個封國,其實大多是在周滅商之際,在權力真空的環境下實現的自立封國,然後他們按照傳統認可了周王朝這個新的天下共主。”

蕭盼盼攤手,“這反映出的曆史現實是,周朝建國初期依舊采取了夏,商的模式,隻要你承認我,我就承認你。”

“但這種模式的隱患武王自己是經曆過的,所以他常常夜不能寐,然後讓周公和箕子陪他一起熬夜,複盤自己的建國過程,試圖迭代新的打法,轉換賽道,實現業態升級。總之就是一句話,不能走老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