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楊禦蕃(1 / 2)

凜冬長夜 柿餠 2680 字 13天前

“總兵大人,真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叛賊乘船離去?”

距離李青山叛軍營地西麵二十裡的位置,一支明軍正在此處紮營,而這支明軍的指揮官,名叫楊禦蕃,乃是明朝名將楊肇基之子。

……………………………………………………

曆史上,天啟時期,楊禦蕃隨父鎮壓徐鴻儒白蓮教軍,任副總兵,崇禎四年孔有德、耿仲明反於山東,陷登州,禦蕃升總兵官堅守萊州城,凡守七月,始解圍。以功加署都督同知,總兵,鎮守登萊。

隻不過,由於楊三生的橫插一腳,導致孔有德和耿仲明沒有攻陷登州,被趕來增援的楊禦蕃率兵擊敗,而楊禦蕃也因功升任總兵,鎮守登萊。

……………………………………………………

“不然呢,海麵上停泊著如此龐大的艦隊,且還有五艘夾板船,難道你認為,莒州的水師能擊敗海麵上的那支艦隊?!”

楊禦蕃目光凝視眼前說話的人,無奈道。

對於下屬的抱怨,楊禦蕃心中又何嘗不知,這些由災民組成的叛軍,全都是可以輕鬆獲取的軍功,但楊禦蕃也明白,前方的那些叛軍,隻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災民而已,如果有的選,他並不願意生靈塗炭。

一開始,楊禦蕃奉命剿滅叛軍,他本以為,叛軍會西進,畢竟中原地區經過長期戰亂,防備薄弱,哪知道,這支叛軍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走了反方向,向著莒州方向前進。

他此前甚至覺得,這支叛軍瘋了,莒州的守備雖不如登州,但一樣有高大的城牆和城防設施,就憑這些由災民組成的叛軍,完全不可能攻入莒州。

因此,楊禦蕃才會一直率軍在叛軍身後尾隨,並沒有主動發起進攻,因為他想知道,這支叛軍到底想要乾什麼,想要活命,往西走就能活命,為何卻偏偏選擇了一條死路。

直到今天,楊禦蕃才明白,原來是有船隊前來接應這支叛軍。

……………………………………………………

曆史上,楊禦蕃因招降李青山,引起了圍剿李青山的其他官軍不滿,這些人四處散布楊禦蕃的流言,楊禦蕃因此被下獄審查。

從這點就能看出,楊禦蕃並非是一個嗜殺之人。

……………………………………………………

海岸邊。

“此番我軍隻來了三百艘船,並不能把三十萬的災民全都運走,還需李渠魁率軍在此地駐紮一段時間才行。”

趙東平上岸後,對著正在岸邊等候的李青山說道。

“此事倒是小事,隻是我軍目前糧草不濟,恐無法支撐太久。”

李青山有些為難道。

雖然不能第一時間離開,但對方信守承諾,派來了如此多的船隻,已經證明了對方的誠意,讓他率軍暫時駐紮在此地,也不無不可,畢竟他造反也是為了能夠給活不下去的災民謀取一條生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