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全本免費閱讀
直至正月二十六,齊淩才接到來自原身祖父的信函。
儘管齊老修士的字裡行間婉轉至極,甚至晦澀難解,但對已有三十七載壽元,且曾任離魂顧問的齊淩而言,信中的暗示猶如夜空中的靈光,清晰無比。
這令他頓時鬆了口氣。
有此信在手,至少兩年內,他無須回汴京麵對原身的親朋,無需憂慮身份暴露。
然而,身份暴露的壓力驟減後,他對原身祖父齊寶貴寫此信的動機,產生了濃厚興趣。
按常理,大宋即將步入史上最安寧的時代。
呂蒙正、呂端、寇準三位名臣相繼登台,太宗皇帝趙光義在駕崩前已平息多數內亂。
武將篡位的時代如同塵封往事,文官治國的理念漸成共識。邊患雖存,卻不足以撼動國祚根基……
在這般時局,前任肉身擁有者齊重貴卻暗示子孫切勿重返汴梁,實乃異乎常情之舉。而想起自擔任刑獄司提點判官以來,汴梁齊家的反應,齊淩愈發感到困惑。如今他身邊,有李繼和舉薦的才俊,有張環引入的親兵,甚至竇蓉之父竇尚,那位險些與他決裂的泰山大人,也曾假借探望愛女之名前來打探,欲將另兩位女婿調至刑獄司助他一臂之力。唯獨汴梁齊家,竟未主動安排族人潛伏於他麾下。他曾依照李繼和的指點,致信祖籍,請求前任的祖父派遣幾位能乾的族人,但老人的回信中僅是勉勵之辭,對舉薦之事隻字未提。
在宋時,家族若不借此晉升親屬,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族人稀疏,可用之才已被他人挑選殆儘,無足輕重之輩亦無所事事;二是全族皆不看好其仕途,認為追隨他為官並無長久之望,反而會錯失他處良機。故此,他們選擇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