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趙培儒已經篩選出,待會誰可以擔當他的一助和二助了。
他繼續道:“分層解剖的目的,是讓手術步驟明確,術野清晰。能充分的把剛才閱片發現的問題考慮進方案中。”
眾人聽的頻頻點頭。心頭更是已經泛起了巨大的波瀾!
這分層解剖思路,果然已經被趙培儒院長具體化,成熟化了,連解剖的先後順序,都已經確認清楚了。
詹闊心存最後一分遲疑:“趙院長,這種分層形式和先後順序,您是怎麼考量的?”
趙培儒笑道:“當然是根據解剖學。”
“複雜胰頭癌手術的解剖關係複雜,切除範圍廣,手術步驟繁雜,手術風險巨大。”
“而這種順時針分層解剖,就相當於是把胰腺解剖學,重新梳理了一遍,按照解剖學關係和病情輕重程度,因人而異製定的術中層次解剖分離清掃步驟……”
他把如何考量,也給眾人講了一遍。
幾人心裡,頓時湧現出感激之情!
這已經不是在教他們“如何做”了,而是在教他們“為何要這樣做”。是教他們如何更深刻了解“分層解剖“的背後邏輯了。
現場眾人也都不是傻子,能在這京都醫科大附屬二院成為科主任、老資曆的,要麼是聰明人,要麼是經驗老道之人。
聽了趙培儒的這些解答,再加上自己的琢磨,很快就都理解了這套先進的理念。
被說服了。
此刻,每個人看趙培儒的目光中,不僅帶著崇拜、敬佩、讚歎,還有幾分感激。
這麼先進而成熟的理念,必然是趙培儒腦海中思索了不知多久的精髓。
竟然就這麼毫無保留的,全都教授給他們了。
接著,眾人根據這套先進理念,來針對性的給病例製定具體治療方案。
這其中,被趙培儒定為一助和二助的詹闊、卓靜,自然得到了趙培儒的更多“照顧”。
在帶著眾人製定方案的過程中,趙培儒就在潛移默化的,教會兩人在術中如何配合自己了。
大外科鄧主任,一直在旁邊默默看著。
“從閱片,到製定細化方案,全都是這位趙院長在主導啊。”
“小詹他們,在四十多歲這個同齡人階層當中,也算是比較優異的了,可和這位趙培儒院長一比,差距還是如鴻溝一般巨大。”
他能從趙培儒身上,隱約看到鄒斌院士那個層次的人,才能擁有的卓越水平。
那是對一台手術,一個病例,一支團隊,掌控一切的感覺。
“深水潭醫院,有陳永銘院士。西京醫院,有鄒斌院士……“
“每家全國一流醫院,都有肝膽胰領域院士級彆的人物。唯獨我們醫科大附屬二院,缺少這麼一位重量級人物坐鎮。”
大外科主任渴望的目光,忽然放在趙培儒身上。
不知道,能不能把這位給挖過來?
至少,他們醫科大附屬二院,應該比江南省那個地方要強吧?
……
製定好細化方案,定好手術時間後。
趙培儒這才去旁邊,給他安排好的休息室休息。詹闊主任則按照方案,去安排病人的術前準備。
休息室中。
趙培儒看了眼任務鏈。
“手術是明天上午。”
“看來這第二個任務,明天就能完成了。”
來了一趟京都,一口氣完成了兩個任務。更關鍵是,這第二個任務的獎勵很特彆。
手術狀態暴擊卡。
趙培儒很想看看,這3倍狀態增幅到底有多強,所謂的無與倫比的狀態到底是怎樣的。
……
第二天。
到了手術時間,病人被推進手術室。
詹闊主任、卓靜主任,以及觀摩室裡的廉主任等人,都已經就位。
眾人或期待、或緊張、或好奇的看向手術台。
“這台手術,應該是分層解剖新理念應用於實例的第一台手術。”
觀摩室中,廉主任滿臉期待之色:“若是能成功,今後胰頭癌領域,終於又能多出一種基礎理念可供考慮了。”
這種新理念,就像是一種新的解題思路。
以前人們碰到難題,隻能用固有的幾種傳統解題思路來解答,即便是遇上有些不合適、不適用的題,也隻能硬著頭皮,拐著彎的去解,最終解答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滿意。
但今後,有了這種新理念,就能讓那些題有了更合適的解法。
手術台上。
在趙培儒的帶領下,詹闊、卓靜,開始了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分層解剖。
第一層解剖,於橫結腸中段開始,沿胃結腸韌帶無血管區,向右解剖至結腸肝曲,分離結腸肝曲和升結腸腹膜反折回至盲部,沿右側間隙,將右結腸極其係膜向左翻轉,遊離胃後壁和胰腺前緣粘連帶……
“這雙手,好穩!”
詹闊之前沒資格去觀摩梁中嶽的手術,直到此刻,他才發覺,趙培儒這雙猶如鋼鉗一樣的手,每個動作都沉穩而精準!
其他人也看的心中一跳!
早就聽說,趙培儒的這操作,是得到過鄒斌院士、許芹院士的誇讚的。現在,終於見識到了!
有了趙培儒的帶領,他們的解剖分離工作也異常順利。
大外科鄧主任,同樣瞪大了眼睛。
“厲害!單說這操作方麵,趙培儒院長實際上已經比很多院士級彆的大人物,都要強了。”
“趙院長的操作優秀,實際上是體現在兩個方麵的。一是手巧,能做到精細、精準。二是體能好,能經得住長時間手術的考驗。相比起來,很多院士,就無法同時兼顧。”
鄒斌院士的操作好不好?
非常好,那雙手極其精準,能在一毫米的術野區域中,“雕刻”出花來。
可問題是,鄒斌院士畢竟是年齡大了,體能。不行了,最多堅持一個小時的手術時間,整個人的狀態會飛速下降。
可眼前的趙培儒院長,卻是兩方麵,全都占優。
這就恐怖了。
眾人的注視下,手術台上,依次進行第二層、第三層的解剖分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