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思思立即打開了投影儀,點開ppt。
ppt上,出現了一張食管胃結合部的圖片。
趙培儒道:“現行的nissen術式,采用的是胃底360度包繞食管胃結合部對吧?”
眾人紛紛點頭。
趙培儒問道:“誰能說說360度包繞的作用?”
他這是在考校眾人了。
接下來,誰能做他的助理、左右手,從現在就會開始觀察了。
坐在最靠前,在眾人中隱隱地位最高的吳海眾,出聲道:“360度包繞,能提供更大的下食管括約肌壓力,有利於更好的控製反流,療效更明顯。我們nissen術式當中,為數不多的能優過toupet術式的地方,就在於此。”
“而t術式,食物通過下括約肌時,左後壁的壓力已經恢複正常,但前壁的壓力還是低壓,類似於賁門肌層切開環節賁門狹窄,這是他們的缺陷。”
趙培儒微笑著點頭。
能看到這點,這個吳海眾已經算是比較出色了。
趙培儒又考校道:“如何揚長避短?”
這下,把眾人都難住了。
他們哪知道如何揚長避短啊!一直以來,這兩種術式就擺在那裡,也有無數前輩嘗試著改良過,可無一例外,全部都失敗了。
這兩種術式,發展演變至今,已經成了兩種非常成熟的術式,不是說想改變就能改變的。
趙培儒淡淡笑道:“t術式的核心,在於180度的包繞,n術式的核心,在於360度的包繞。以此為兩種不同的核心理念,才逐漸演變完善出了兩種不同的術式。”
“那我們,為何不把n術式的360度包繞,改變為270度包繞。這樣,即為下食管括約肌提供壓力,也更好的控製反流,同時,也會提高食管可膨脹性,減輕患者在術後吞咽困難、噯氣的程度。”
眾人聽得眼前一亮!
可下一秒,眼中的光芒卻很快消失。
如此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
但怎麼才能做到,才是真正的難題。
為何n術式360度,t術式180度,這兩種術式在長時間的實踐摸索中,成為了最成熟的術式?
就是因為這兩種包繞方式,更安全,更高效的發展成了有療效的術式。
像趙培儒所說的270度包繞,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卻在現實實踐中,早已經被淘汰了。
淘汰的原因,不是270度不好,而是這種包繞程度,根本就無法實現。
“趙院士,這270度包繞,技術難題太多了,我記得一年前,三年前,全國都曾經有項目組嘗試過這個方向,但全都失敗了。”
吳海眾一開口,眾人都是深深點頭。
趙培儒沒有出聲解釋,而是起身道:“走,跟我去模擬一次,你們就知道了。”
這種操作技法,得用最直觀的操作來展示,這比語言解釋更直觀,更有說服力。
眾人來到觀摩室,臉上全都是疑惑。
帶上vr眼鏡後,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眾人眼前,出現了一個模擬的虛擬病人。
隻是這個病人沒有腦袋和四肢,隻有身體軀乾懸浮在半空中,並且腹部已經剖開,裸露出裡麵的食管、胃等內臟、組織來。
趙培儒道:“實際手術中,會使用內鏡穿刺打孔微創手術。”
他一揮手,道:“用超聲刀分離肝胃韌帶。”
他話音一落,vr視角中,半空中出現了超聲刀,在其作用下,病人的肝胃韌帶被分離,暴露出膈肌腳。
“分離食管下段後壁、右壁側,顯露迷走神經。”
趙培儒吩咐後,工作人員的操作下,虛擬病人的軀乾被層層剖開。
所有觀摩的眾人,都瞪大眼睛,想看趙培儒會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