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分歧(1 / 2)

劉餘金吃過午飯就挨家挨戶的走訪家裡有孩子上中學的人家。

現在的農村,除非是六月天熱的不行了,中午是沒有辦法乾活的天氣,才會在吃過午飯的時候,歇個涼,平常都是沒有午休的說法。好在劉餘金家午飯吃的早,他去的幾家基本都是正在吃飯或者剛剛吃完收碗的時候。

劉來鋸的伯伯聽了劉餘金此來的意思,看了看還在吃飯的來鋸:“鋸子!你自己考慮,是在學校食堂搭夥,還是要我們給送飯?”

“要是問我的意思,我當然是想你們給送飯了。聽我在學校吃飯的同學說,學校那菜一點油沒有,就跟呼豬食一樣,根本沒法吃。就那樣的,還要一毛錢一勺子。還有啊!那米飯也不能吃,有人家交的米裡麵有好多沙子,食堂裡的師傅也不撿撿,就那麼煮成飯,一口一咯噔,都能咯掉半個牙。要是您願意給我送飯,我就不在學校吃。”

劉餘金也跟著勸說來鋸的伯伯:“大哥!我們送飯還省一些,家裡的稻草都用不完,犯得著還要給學校一斤米一毛錢柴火錢麼?一個學期下來,可是比學費還要多好多呢!”

劉來鋸的伯伯想想也是這個理,如果他們都願意輪流送的話,十幾天才輪到自己一次,的確不耽擱家裡乾活。便點頭道:“那行!就算上我一個吧。”

劉餘金跑的幾家,基本上都願意輪流給孩子送飯。一共是十一家,有兩家家裡有人在大隊裡當乾部,自然會備有自行車,但是劉餘金選擇了大隊會計,周家樓的周全軍家自行車。因為他家就在通往鄉裡中學去的石子路邊上,下雨、下雪的時候,放車更方便。另外一個家裡在關塘莊,還要走兩裡多泥巴路才能到石子路上。趕上下雨、下雪的時候,那一段的泥巴路走人都累的慌,自行車的話就彆說累了,兩個軲轆被泥巴打實了,根本連推都推不動。那個受罪的程度,沒有親身體驗都沒有辦法言說!

周全軍倒是無所謂要不要輪流送飯,反正他也是經常要去鎮上辦事。不過他也沒有主動說加入輪流送飯的隊伍,隻想著到時候要是正好趕上自己也要去鎮上,那就順帶把孩子們的飯帶去。

這事因為是劉餘金領頭組織的,有些事情就必須由他來做。例如;做兩個專門裝大把缸的框子,要兩邊對稱的綁在自行車後座上。

這時候,各家都還沒有買那貴死人的專用飯盒,最高級的就是搪瓷的帶把子的深口瓷缸,這裡人都稱之為“大把缸”。劉餘金從自家竹園砍了十幾根竹子,按照並排裝四個大把缸的寬度、上下能放兩層的高度打好框架,然後再編製。王紅英看丈夫又忙起這事,著急的問他:“這個框子讓彆人編就是了,你要搭小屋的事什麼時候做?”

“你急什麼?搭小屋的土坯子剛剛才拓好,還要放一段時間才能乾透呢!我已經問過三大(“大”在這裡是三聲,跟某些地方的四聲稱呼不一樣,這裡是叔的意思),至少得十來天,還要彆下雨才行。”

劉餘金這是托他隔了五服的三堂叔家給幫忙做的土磚頭,土磚頭是用黃黏土加水反複的踹,踹到一定熟度,再用木頭做的模具拓成四四方方上下平整的土坯子,然後再讓土坯子自然晾乾。這樣的土坯子當然沒有經過火燒的磚頭好,隻是磚頭在這個時候,卻不是那麼容易弄到的。

這時代的磚窯很稀少,他們一個鎮就隻有一個磚窯,坐落在他們的鎮上。這窯廠離得遠就不說了,請了生產隊的拖拉機也能幫著拉幾趟,隻要給開拖拉機的師傅來一壺酒、吃一頓紅燒雞或者醬燒鴨子就是滿滿的快樂了。問題是磚頭也需要計劃分配,要申請、要審批、要介紹信打條子,並不是哪個個人隨隨便便就能弄到家的。

扯得有點遠!就是想說這時候的農村,幾乎家家都住土坯牆茅草頂,並不單單是因為窮。計劃分配、供求失衡、交通不便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緣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