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激怒父皇。
同時讓父皇意識到問題,從而為大明朝政的改變做一些嘗試,至少大明的國政該做出一些調整了。
至於這人的死活。
朱標不在意。
當這人寫下這份‘反文’時,他就已經死了,現在隻是在將這人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若是能讓父皇明白到自己當下出的一些問題,這人就已經算是死得其所了,可以隻誅三族。
朱標在心中暗暗盤算著。
殿內死寂。
已經沒人敢輕易出聲了,不少官員更是直接屏住了呼吸,唯恐會因為自己弄出聲響,引得朱標動怒。
朱標收起心神,嘴角噙著一抹冷笑,漠然道:“韓國公,繼續念,這些話雖刺耳,卻也的確有幾分道理,我還不至於生氣。”
李善長目光微異,連忙點點頭,道:“洪武帝在位多年,對天下的實際治理,都隻作用於表麵。”
“換句話說。”
“隻是在對天下進行一定的縫縫補補,並未對天下做到討元檄文說的那般通徹盤整。”
“相較於過往朝代,明立國以來,可有切實的安民之策?可有富民之政?可有強國之謀?”
“未嘗有也。”
“大明這些年更多的是在算計著民眾的口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庶竟皆如此。”
“明之策,出發點隻有一個。”
“活人卻不能養人。”
“以此才便於天下臣民,世世代代為明之宗室,辛勞貢獻,以換取養人的資格。”
“然為君者,主長策者,當殫精竭慮於國之大事,以民生為要,以天下為本,發展民生。”
“尋畝產千斤之糧,創日行千裡之鐵馬,斬敵萬裡外之火龍,呼風喚雨,掌控天地萬象。”
“如此方為泱泱大國。”
“方能定鼎天下,去謀萬世之國。”
“若始終不思進取,隻盯著那點舊有的壇壇罐罐,終會將天下帶入歧路,到那時,天下隻會重複老路。”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明得天下是因得民心,如今的大明,卻是在不斷失民心,當民心儘失之時,便是天下揭竿再起之時。”
“那時會有人替大明挽天傾嗎?能夠挽天傾嗎?”
“不能。”
“因為明不愛民。”
“失了民心,又格外提防著天下官員,何以讓人敢為明去拋頭顱、灑熱血?”
“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朱家的天下又跟百姓何乾?”
李善長將這篇反文一字不漏的念完了,隨即輕輕的將這篇試卷合上,靜等著朱標開口。
吳公達、郭翀等官員,依舊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麵色蒼白,毫無半點士人風骨尊嚴。
湯友恭、趙瑁等人,同樣低垂著頭,一言不發,心中卻是冷笑連連,作文之人,太想當然了。
以為洋洋灑灑的寫篇針砭時弊之文,直接反對大明國政,抨擊陛下,就能讓陛下殿下另眼相看。
純屬想太多。
隻顧著心中暢快,等刀斧加身,禍及親族時,再想痛哭流涕,跪地求饒也為時已晚。
愚不可及。
當今陛下可是從屍山血海闖過來的,最不怕的就是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