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之白開始謀劃更進一步時,奉天殿此刻也並不沉寂。
夏之白說的那番話,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
大明的鹽政,循元舊製,施行按戶計丁,按丁計鹽的管理製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人口的多寡,造成每一戶灶戶產鹽有很大差距,朝廷又隻按照灶戶數收鹽,很容易造成人口少的灶戶家庭,要承擔極重的製鹽數,而人口多的灶戶,卻因產鹽數量太多,朝廷征收不完,繼而跑去走私。
這種存在嚴重弊端的製度,朱元璋是樂於去改動的。
因為這是仁政。
不過有夏之白的提醒在前,雖已答應北方按夏之白所說去辦國企,但南方短時還不會,因而想借機,詢問一下大臣對鹽政的看法,以及看看他們能夠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動。
再則,朱元璋也想試探一下,是否真如夏之白所說。
在自己治下,大臣會‘無實才’!
奉天殿。
六部尚書除了戶部都在。
而且本該是戶部的重頭戲,如今到殿卻無一名戶部官員。
前幾日郭桓案爆發。
戶部上至二品尚書,下至七品給事中,大多都被下獄了,整個戶部也幾乎被抓了個乾淨,隻剩下零星幾個剛上任官員,但眼下這種場合,明顯不是那些新上任官員能參與的。
因而到場的隻有五部。
趙瑁、餘熂,溫祥卿等六部尚書,畢恭畢敬的站在殿內,目不斜視,態度無比的端正,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跟不敬,最近戶部發生的事,讓其餘五部的官員,全都瑟瑟發抖,唯恐會被牽連。
不多時。
朱元璋踏著龍行虎步進到了殿內。
趙瑁等人連忙行禮。
朱元璋道:“眾愛卿平身,咱也不喜廢話。”
“這次把諸位愛卿叫來,就是想問問你們對當下鹽政的看法。”
“咱已經聽說了,民間不少灶戶,對大明延續舊元鹽政頗有怨念,認為這些製度不公,給灶戶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咱原本是想問戶部官員來的。”
“結果最近的事,你們應該也聽說了。”
“咱戶部的官,當著是無官不貪,就說罪首郭桓,就禦史台查出來的,就有勾結地方官員,私吞太平府、鎮江府等府的賦稅,還有私吞浙西的秋糧。”
“浙西去年秋糧本應該上繳四百五十萬石,但你們知道郭桓上繳給咱了多少嗎?”
“兩百多萬石!”
“他更是一人就貪墨了五十萬石。”
“這怎麼不撐死這個混賬東西,咱要的秋糧也敢去貪?”
“而更令咱想不到的,咱費儘心思設計出一套定稅製,就是想讓百姓少受苦,讓百姓能多點存糧,結果戶部這些狗東西,背著咱各種巧立名目,咱看到禦史查出來的名目,咱都臉紅啊。”
“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五花八門。”
“這是哪門子賦稅?”
“咱什麼時候向百姓收過這些賦稅?”
“咱國庫這麼多年,什麼時候有這些賦稅到賬?”
“全都進了這些狗東西腰包。”
“咱就問問伱們,你覺得咱能不殺嗎?”
“咱要是不殺他們?地方的老百姓,可是要戳咱的脊梁骨罵啊。”
“咱也實在是委屈,咱一心就想讓百姓生活好點,為什麼這些狗東西就偏要跟咱作對呢?”
朱元璋痛心疾首的叱罵著。
趙瑁等官員戰戰兢兢道:“戶部官員利用職權,與地方官員盜竊國家糧庫、私吞國家賦稅,罪大惡極,也罪該萬死,臣跟戶部官員接觸不多,未能替陛下提前預防,臣實在愧對陛下信任。“
“臣懇請陛下深查戶部,將涉案官員,全部繩之以法,以正試聽,以肅天下。”
其他官員也紛紛義憤填膺的開口。
全都嫉惡如仇。
也不約而同的在跟戶部官員劃清界限。
朱元璋冷冷的掃了幾眼,似乎對趙瑁等官員的表態很滿意,又擺了擺手道:“不說這些了,百姓平白多交了這麼多賦稅,定然是民意洶洶,群情激奮,隻是現在案子還沒查明,但咱卻不能坐視不管,咱要把元代遺留的惡政、暴政給改了。”
“這鹽政你們給咱說說看。”
“咱知道,你們不是戶部官員,對鹽政可能知情不多,但咱也聽說過一句老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咱這次可是將朝堂上位高權重的六部官員都叫來了。”
“這麼多人,咱還能想不到辦法?”
“都給咱好好想!”
趙瑁、餘熂等人對視一眼,不敢有絲毫大意,全都蹙眉深思起來。
少許。
餘熂拱手道:“臣方才思索了一下,朝廷依循舊元的製度,的確有些不妥,主要的問題,便在於天下鹽課,其役不均。”
“灶戶有一丁,而辦鹽三十引者;還有七八丁,亦辦三十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