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原來如此(2 / 2)

“崗位越多,領薪俸的人就多,那麼……恰恰又使需求更加水漲船高。如此一來,愈來愈多的商賈察覺到市麵上所有的商品都是火熱,上至成衣、布匹,下至車馬舟船,而且因為商品供不應求,導致不少商品價格開始上漲,商賈們見到了巨利,於是……在原先新增的七十九家作坊的基礎上,就在最近半月不到的功夫,江寧縣又新增了三十多家作坊。”

“你瞧,百戶所拿出了數十萬兩銀子,進行投入,可是帶來的金銀流動,實際上卻是這數十萬兩的十倍以上。為何呢?因為需求在不斷地傳遞,因為有利可圖,從而撬動了更多原本不願意應該藏在地窖裡貨幣。這些貨幣開始流動,又會催生更大的需求。商賈的數量開始倍增,雇工的數目也在水漲船高。當這樣的數目像滾雪球一樣的增長時,那麼……對官府而言,課稅的金額也就倍增了。”

“所以,百戶所拿出了數十萬兩銀子乾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可非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因為需求的增加,市場的繁榮,反而大大地增加了商稅,所以……”

說到這裡,鄧千秋放慢了語速,慢悠悠地道:“今日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便是《商品與貨幣》。”

朱元璋驟然之間,醍醐灌頂。

竟是如此!

原以為鄧千秋是在變戲法,不曾想,這家夥早就料定了。

可是……

朱元璋的心頭顯然又有了新的問題,於是道:“韃子在的時候,也曾鼓勵過商賈,可最後的結果如何呢?那些奸商勾結官府,囤貨居奇,最終還不是民不聊生,這難道不是前車之鑒?”

其實追究朱元璋某些奇葩國策的由來,大多都來自於元朝時期的痛苦經驗。

可以說,恰恰因為曆朝曆代的開國之君們,過於擅長反省,才導致了每一個新的朝代,瘋狂地進行打補丁。

比如魏晉滅亡,隋唐便意識豪強和門閥的危害,於是瘋狂的抑製豪強和門閥,以至開了科舉。

而唐朝的滅亡,讓大家意識到那些名為節度使的軍閥們的巨大危害,因而宋朝拚命地重文輕武,甚至到了病態的地步。

到了明朝,幾乎明初所有的國策,都可以看到元朝滅亡的教訓。韃子乾了啥,朱元璋就反著來。

這種打補丁的方式,本就來源於朱元璋的成長經曆,以及他前半生的所見所聞,尋常人是很難改變他的想法的。

鄧千秋笑吟吟地看著朱元璋,此時朱元璋是微服,何況看他很較真的樣子,似乎此時,他又重新與原來的那個老兄相逢了。

鄧千秋道:“這天下,還有數不清的土豪劣紳,我來問伱,難道因為如此,所以就要將所有的士紳,統統斬儘殺絕嗎?”

朱元璋:“……”

鄧千秋繼續道:“商賈也一樣,韃子的教訓,應該是教我們能分辨出什麼是良善商賈,什麼是奸商,對待那些囤貨居奇,亦或者是瞞報稅賦的奸商,自然要對他們嚴懲不貸,而不是一味趕儘殺絕。”

朱元璋沉默了。

此時,許多人都在認真地聽著,有人對此不屑於顧,覺得這算什麼學問。

可有人卻聽得極入神,此時甚至有人覺得朱元璋這個老東西,甚是吵鬨。

一個頭戴頭巾的讀書人道:“鄧百戶,你繼續細細講一講《商品與貨幣》,此人什麼都不懂,隻一味拆台,理他作甚。不願聽就出去,囉嗦什麼。”

朱元璋聽罷,勃然大怒,攥起拳頭,就想給這家夥來一拳。

鄧千秋看朱元璋又要動怒了,忙道:“好,閒話少敘,講課,講課。”

朱元璋倒是逐漸地冷靜下來,他雖然還有許多的疑問,可方才鄧千秋的一席話,實際上已讓他足夠震撼了。

花錢越多,掙錢越多。

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

問題的關鍵在於,這裡頭……竟還是一門大學問。

當即,他一時理會不得那讀書人,卻也屏息凝神,細細聽講起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