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長桌論道
大人們真不會享受人生,好好的吃飯多好啊,小朋友們很開心地雀躍著,因為這裡有更好玩的東西——使用筷子的中餐美食!
對於這一次中餐,唐寧對大廚的要求是儘量采用普通的食材,讓賓客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肉什麼菜,這樣一來,英國人比較容易接受異國美食。否則菜一端上來,一問,這是“下水”,那是“雜碎”,還有舌頭、大腸,不問還好,一問之下誰受得了啊?
唐寧最反感使用名貴食材卻不好吃的名菜,他引用詩人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裡戒單之語,教育大廚,要戒耳餐,戒目餐。
什麼叫耳餐?就是追求昂貴菜肴的名聲,用浮誇的作風表示對客人的敬意。那是給耳朵吃的,並非佳肴。袁枚崇尚烹飪要精致用心,食材不必非要奢華。豆腐做好了也賽過海鮮。像水煮燕窩一類難吃又昂貴的菜統統被他諷刺為“耳餐”反正你也就圖個名貴,不如乾脆在碗裡放珍珠好不好啊?
什麼又叫目食?就是貪多。有人仰慕用餐大方的虛名,菜多量大。那是給眼睛吃的,不是給嘴巴吃的。寫到這兒老人家又說了你不知道啊,名家寫字,寫得多了一定有敗筆;名人做詩,做多了也會有平庸的句子。什麼都講求個精華,不能貪多,過於鋪張反而顯得粗糙。烹飪,求的是吃飯的人真實的享受,不是拿來炫耀給旁人看的。生活也一樣排場、名聲、麵子,那都不是真實落到自己身上的東西;精心準備的清粥小菜,也許既不漂亮,也不名貴,卻帶給胃最貼心最舒服的感受。
大廚給跪了,這位“老外”太厲害了,原本以為自己那本《隨園食單》被唐寧借去看就是圖個一樂,沒想到唐寧不僅看懂了,還懂得這麼深!
有如此懂行的主人,大廚不得不全心全意貫徹隨園先生的理念,精挑食材,嚴執刀工,細掌火候,給英國最有錢,最有權,最高貴,最有名望的大老們兒、貴婦們、小朋友們奉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色香味俱佳的中餐盛宴,把英國當時正在流行的印度咖喱大餐完全比了下去。這,才叫飲食文化!
貴婦們紛紛表示要雇傭一個中餐廚師,把詢問的目光望了在場嘉賓當中唯一一個清國人——徐榮村。老徐不太懂英國的君主立憲製,看到把大清皇帝的臉都打腫的大英帝國女王這麼隨和,感到壓力很大,更感到不可思議。看來這一趟回去要多拐帶幾個名廚過來,問題是,真正的名廚有願意萬裡迢迢來歐洲的嗎?
大清國居然有如此美食,女王便對遠東更感興趣,問唐寧在中國的見聞。
除了科技史,唐寧對清朝的曆史還真沒研究,他甚至鬨不清現在太平天國鬨到什麼地步了,江寧被攻下了沒?女王陛下相問,唐寧隻好從大方向上說“以英格蘭為文明標杆,凡是在全球地理、工業科技和民主法製向英格蘭靠齊的,是文明國家,比如美國,有著幾乎不下於英格蘭的製度,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都不錯,法國還行,普魯士發展勢頭不錯,俄國就差一些,但歐洲都還算現代文明這一梯隊吧。而非洲、澳洲、美洲、東南亞的原住民就屬於沒有開化的地方,甚至不能稱之為國家,是人類社會最初的形態,連文字都沒有,靠天吃飯。像中東、印度、清國,都是屬於半開化國家,擁有相當有趣的文明和曆史,比如清國的美食就很棒,官僚文人為主體的藝術家也經常出現大師。中國的詩是最美的,因為漢字是象形字,人在寫詩的時候腦子裡能夠形成極其豐富的意象……”說到這兒,他對徐榮村道“你的字寫得怎麼樣?要不要表演一下給女王陛下看看?”
念過書的中國人哪個不寫一手好字?老徐自然很得意,居然能在權貴麵前表演書法。唐寧的中餐廚師偶爾寫寫毛筆字,所以他這裡也有筆墨紙硯。
唐寧特意讓老徐寫了幾個特彆象形的,以示意偉大的漢字是如何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