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長子伯邑考為救姬昌,答應給帝辛做一年車夫,換取父親自由,期間不知道怎麼搞得,伯邑考在宮中調戲妲己的時候被帝辛發現。被綠了的帝辛一怒之下把伯邑考煮了,然後做成肉丸給姬昌吃,測試一下他到底是不是“聖人”。姬昌是聖人,當然知道這個肉丸就是伯邑考,但是為打消紂王的疑慮,便吃下了肉丸,還說口味不錯,放點胡椒粉就更好了。帝辛覺得這算哪門子聖人,自己兒子都認不來,算了算了,把你放了,看你也沒多大能耐。
上麵這段在我看來就是故事,姬昌最後的結局無非就是兩種,一是死在牢中,前文已經說過了,帝辛把姬昌抓來的原因,如果就這麼放了,豈不是傻子?至於為什麼在史書上,姬昌沒有死在牢中,因為這是奇恥大辱,姬發開國後會讓史官這麼寫?寫我老爹是被人抓走了,死在了大牢裡,都沒回故土風光大葬過。二是姬昌確實出獄了,原因可能是當時商朝和東夷還處在不斷作戰的處境中,國庫消耗巨大,紂王可能還是想借助周的力量,再加上輿論壓力,就將姬昌釋放。
就以姬昌出獄為前提繼續往下寫。姬昌回到周以後呢,因為商朝國庫空虛,很多征伐,紂王需要姬昌幫忙,取得了商朝官方認可的“動武權”,姬昌更是明目張膽的廣招天下良將,薑子牙就是這期間被姬昌招入麾下的。
又經過了十幾年的東征西討,周的實力已然是超過商朝,帝辛二十四年,周文王姬昌病逝,周武王姬發繼位。姬發上位後,派了很多間諜到商朝賄賂大臣,製造內部矛盾。在帝辛二十八年時,姬發對商朝發動了第一次攻擊,攻占了數座城池後,覺得時機尚未成熟就暫時撤軍,而商朝還和東夷乾著架呢,也沒空管周這邊。
商朝曆經了和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平定了東夷,但同時也元氣大傷,加上帝辛立誌改革,與那些守舊派大臣關係鬨的很僵,為了改革成功,帝辛甚至殺死了幾個頑固的大臣,比如祖伊和比乾。(故事裡都是被妲己害死的,具體可見典故“比乾挖心”)階級矛盾日漸激化,加之周對商朝內部的懷柔政策,很多貴族勢力都倒向了姬發那邊。天時地利人和,帝辛三十年,武王正式伐紂。本來帝辛的軍隊和姬發的軍隊實力差的不多,但是由於商朝許多貴族的臨陣倒戈,導致帝辛一敗塗地,最後在都城朝歌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破滅,周武王姬發奪得天下後,送給帝辛“紂”的諡號。
對於帝辛的抨擊,更甚於夏朝末代君主桀,兩人都是同病相憐,造反的一方,後世稱為“仁義之師”,自己反倒落下千古罵名。希望大家記住,曆史是客觀存在的,史書卻是主觀著作的,每本史書記載的隻是作者所認知的曆史,就像本書記載的也隻是我個人看法,沒有人敢保證自己的史書絕對正確,我隻能通過七拚八湊的資料,加上自己的推測整理出這些史實。紂王,終歸是輸了,商朝,終歸是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