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西周 第二章 成康之治(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2494 字 5個月前

武王積鬱病逝後,長子姬誦繼位,號周成王。姬發一直到了四十二歲才生下這第一個兒子,非常高興,在姬誦出生後不久就封他為世子。

姬發病重,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兒子,便讓自己最信賴的弟弟,周公旦輔佐姬誦。周公本來是被封到了魯國的,但是為了輔佐侄子,就沒到封國去,在成王親政前代替成王“攝政”,注意這個引號。

周公是後世儒家重點歌頌的對象,是聖人的代表之一,所以品格絕對高尚,是不會覬覦侄子的王位的,漢室的“大忠臣”曹操也是自比周公的。但實際上,周公大概就是稱王了,姬發的其他弟弟非常不滿意,尤其是當時被派去監管商候的“三監”,管叔、蔡叔和霍叔。管、蔡、霍是這三位封國的名字。這三位聯合了商候與東夷,起兵反叛,周公為了避免戰爭,表麵辭去了攝政的位置,但後來又在成王的請援下率軍東征平叛。

領兵打仗,周公可是一把好手,經過三年大大小小的戰役,“三監”被滅,商候被誅殺,順便滅了東夷幾個皮癢的小國,於是西周政局逐步穩定下來。周公攝政第七年,“還政”於長大的成王。成王在周公的教導下,也成為了一位明智的君主,發展生產,安定國家,也沒啥特彆之處,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明君吧。

周成王二十二年突發急病病逝,臨終前命老臣畢公高和召公奭(shì)(燕國始祖)給兒子周康王姬釗輔政。畢公高和召公奭都是武王的弟弟,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對周王朝忠心耿耿,對維護初期周王朝的統治起到很大作用。康王在兩位賢明老臣的輔佐下,延續父親的政策,一時間國泰民安,兩代王治理期間史稱成康之治。成王本人奉行節儉,這還是比較難能可貴的,他覺得商朝亡國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貴族的驕奢腐敗,於是製訂了相關法規遏製驕奢之風。

周康王二十五年,周北部的鬼方勢力逐漸強大,威脅到了周朝的邊界,康王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武力奪取天下的,覺得鬼方不容小覷,於是調集了大量兵力討伐鬼方,周朝連續打了兩次勝仗,將鬼方趕的遠遠的,西周的疆域也得到進一步擴大。

周康王壽命不長,十六歲繼位,在位二十六年,四十一歲病逝。成康之治是曆史上最早記載的太平盛世,對西周初期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但到了康王後期,周朝開始出現衰亂跡象。

富不過三代這個俗語還是蠻有道理的,周康王在治國上的才能還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麵完全不行。周康王死後,太子周昭王姬瑕繼位,這位富生富養的公子哥完全背棄了父親厲行節儉的作風,覺得老子就是有錢,活該享受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