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借周桓王名義打彆人撈好處,周桓王自己沒得到什麼實際利益,鄭國是越來越肥了,周桓王越來越討厭鄭莊公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宣布開除了鄭莊公,由虢公全權接管鄭莊公的職位。鄭莊公也宣布,再也不來朝見了。周桓王決定討伐鄭國,號召天下諸侯參戰,最後響應的隻有陳國、蔡國、虢國、衛國這四個小國家,可見周天子的威信降低到了什麼地步。
周桓王帶著虢公、周公黑肩,領著五國聯軍,開向鄭國,和鄭莊公帶領的鄭國守軍在繻(xū)葛(今河南長葛市東北)相遇,繻葛之戰爆發。
五國聯軍分為左中右三路,周公黑肩指揮左軍,主要是陳國軍隊,虢公指揮右軍,主要是虢、蔡、衛三國軍隊,周桓王坐鎮中路,帶領自家軍隊。針對聯軍的部署,鄭國公子突建議:“陳國最近內亂軍心不穩,蔡國、衛國兩個小國戰鬥力不強,我們先攻擊他們的兩側,再集中兵力攻打中軍。”
鄭國軍隊一分為二,對聯軍的兩側發動猛攻,還用上了“魚麗之陣”。交鋒不久聯軍兩側軍隊潰敗而逃,就剩周桓王的中軍了。中軍士兵看到兩側的兄弟們都跑路了,士氣大減,鄭莊公趁機指揮軍隊從左右進行夾擊,周家軍大敗而逃,周桓王也中了一箭。
鄭軍想要乘勝追擊,鄭莊公不同意,說:“周天子雖然是虎落平陽,但是名義還在的,我們不能做太絕。”當天晚上鄭莊公派祭足去慰問周桓王,主動請和,周桓王順勢下了台階,率兵返回。
繻葛之戰周天子顏麵儘失,周老大再也沒有能力教訓不聽話的小弟了,小弟們紛紛自立山頭,想要自己做老大,再也不把周老大放在眼裡。鄭莊公則憑借此戰聲威大振,宋、衛、陳等宿敵都來求和,鄭國又與齊魯等國結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小霸主。
之所以稱之為小霸主,是因為鄭國並不完全具備霸主的實際地位。日後,晉楚兩強爭霸貫穿於整個春秋時期,而雙方爭霸的焦點就是獲得中原地區的控製權,鄭國地處中原核心,就成了焦點。當時的潛規則是這樣的,誰收服了鄭國,誰就是老大。鄭國夾在晉楚兩位大佬中間,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鄭莊公能短暫成為小霸主,完全憑借個人能力,以及春秋初期,晉國內亂,其餘大國仍在發展中,給了鄭國發展的空隙。
鄭莊公逝世後,鄭國爆發了係列奪位內亂,這場內亂是宋國人引起的,下篇就先說說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