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春秋 第十九章 講義氣的宋襄公(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518 字 8個月前

由於春秋戰國是諸侯之間的混戰,所以講這段曆史我就不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下來了,而是儘量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大國、大人物和大事件。

宋襄公是應該是春秋五霸裡最水的一位,他入選春秋五霸頂多算個安慰獎。要說宋襄公這個人,得先介紹下宋國的情況,宋國雖然實力不強,但是地位很高。宋國是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的封地,襲公爵。西周初期分封,天子下麵有五等爵位,從高到底依次為公、侯、伯、子、男,最早一批的公爵國隻有五個。虞國、虢國兩個是因為姬姓宗親被分公爵,而陳國(黃帝後裔)、杞國(夏朝後裔)、宋國(商朝後裔)是因前朝王族被分公爵,以示敬重。對比一下,剛開始齊、晉、魯為侯爵,秦為伯爵、楚為子爵,宋國比他們的等級都高,又因為是前朝後裔,周天子特許宋國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

正是這種高人一等的感覺,不斷熏染著宋國文化,地位越高,禮儀越重,宋國因此非常注重禮儀,文化異常繁榮,孕育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思想文化,因此被稱之為禮儀之邦。宋國到宋襄公這裡,已經是第二十代,重禮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宋襄公自然而然也繼承了這種思想。

宋襄公很重禮義,他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去找老爸,說自己的庶兄目夷年齡更大,而且很仁義,要讓位給他。目夷不願意接受,說:“弟弟讓國這種大仁大義,我怎麼比得上。”宋襄公一再堅持,目夷為了躲避,出逃去了衛國,宋襄公才沒讓成功。等宋襄公繼位了,目夷才回來當了相國。

正是因為宋襄公的仁義,齊桓公覺得他非常靠譜,才把繼承人公子昭托付於宋襄公,看得出來齊桓公是非常欣賞宋襄公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