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臨終前,任命荀息為相國,並將幼子奚齊托付給了他。晉獻公逝世後,奚齊即位,不過奚齊很快就被原太子申生的舊將裡克殺死。荀息複立驪姬妹妹之子卓子,裡克又把卓子殺死。荀息鬥不過裡克,沒能完成晉獻公的囑托,隻好以死殉國。晉國君位空缺,本來裡克是準備請重耳回來即位的,可是重耳在翟國過的很舒服,又膽小怕事,回絕了裡克。
請不到重耳,隻好請夷吾,夷吾的幕僚告訴夷吾:“您勢單力薄回去難免受人擺布,要不我們去找個幫手。”於是他們找了秦國幫忙,許諾上台後給秦國送地。夷吾在秦國的護送下,回到晉國即位,號晉惠公。
晉惠公一上台立馬過河拆橋,殺掉了裡克,說好給秦國送地也變卦了,背信棄義,國民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殺掉裡克後,晉惠公又鏟除了一幫異己,把以丕鄭父為首的七輿大夫統統殺了,丕鄭父的兒子丕豹逃到秦國,伺機複仇。
丕豹沒有等太久,複仇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晉惠公四年,晉國因為連年災荒,糧食欠收,隻好向秦國求購糧食。丕豹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建議秦穆公:“晉國人言而無信,趁他們沒飯吃,打死他們。”著名政治家百裡奚同誌不同意:“還是要助人為樂啊,救助災荒,是應儘的國際道義。”秦穆公點頭道:“是的,雖然晉惠公這個小子無恥了點,但是晉國國民是無罪的。”於是秦國派出很多船隻運載糧食,從秦國都城到晉國都城的運糧船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次年秦國開始鬨饑荒了,秦穆公向晉國求糧,晉惠公召集大臣開會,正直的大夫慶鄭說:“秦國都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給我們送糧了,我們還商量個啥,直接給他們糧唄。”晉惠公的舅舅虢射說:“秦穆公二愣子不知道趁我們缺糧來打架,現在我們可不能再犯傻了,天賜良機,晉國豈能違逆天意?趁機攻打他們。”
過河拆橋慣了的晉惠公自然是喜歡他舅舅的那一套說法,準備出兵攻擊秦國。秦穆公知道消息後,這個老實人終於生氣了,和百裡奚商量先發製人,於是讓複仇心切的丕豹領兵,攻打晉國。複仇使人強壯,丕豹帶著大軍接連打了三場勝仗,並將戰線東推,到了韓原(現陝西韓城)。
晉惠公現在慌了,趕忙問正直大夫慶鄭:“他們打來啦,怎麼辦怎麼辦?”慶鄭說:“你自己作的孽,我不懂,你還是問你舅舅虢射去吧?”晉惠公無奈,隻好準備作戰。當時晉惠公的作戰裝備是一架四匹馬拉的戰車,還是從鄭國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