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介紹周朝的時候說到過,周太王亶父偏愛幼子季曆,他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很識趣,看上位無望,就帶領了一些族人去到長江中下遊發展,形成了後來的吳國。吳國通過不斷兼並周邊的小蠻夷國家,到春秋初期,領土麵積已經很大了,國境範圍主要在如今的安徽、江蘇兩省,核心區是太湖流域。彆看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帶經濟這麼發達,在春秋時期,這裡就是蠻荒之地,經濟、文化相當落後,當時最發達的是中原地區,如今的河南、河北及周邊區域。
吳國地處東南,在西周乃至春秋前中期都一直默默無聞,到了吳王壽夢時期,吳國才開始活躍在春秋舞台上,壽夢也是吳國第一個稱王的君主。
壽夢剛上台,決定走出國門,到外麵的世界看看,這是吳國君主第一次出使中原。這年正好周簡王剛即位,壽夢便到了洛邑拜見周簡王,周簡王沒想到自己這麼落魄了,還有人大老遠來朝見,雙方還是同宗同源的親戚,就熱情地招待了壽夢,壽夢第一次感受到了周禮文化的美妙。
除了拜見周天子,壽夢沿途還訪問了好幾個國家。回到吳國後,壽夢感歎:“外麵的世界真美妙呀,我們要學習文化、改革開放、富強起來。”正好當時晉國著手實施聯吳製楚策略,派巫臣到吳國開展結對幫扶,壽夢正想學習中原文化呢,於是雙方結盟,宣布對外共同抗敵。其實壽夢也明白晉國就是利用吳國對付楚國,不過能讓國家富強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吳國的軍事也很落後,沒有戰車、沒有盔甲、沒有陣法,打仗就像群毆。巫臣帶來了精良的武器和戰車,還教他們怎麼開車,怎麼排兵布陣,如何指揮,讓吳國人打開眼界。巫臣出於對楚國的恨意,將自己的軍事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吳國人。當勇猛的蠻夷全副武裝,還學會了戰法,那得多能打。巫臣在吳國當了好幾個月的軍訓教官,把吳軍訓練得有模有樣。看效果達到了,巫臣回國了,他將兒子狐庸留在吳國擔任外交官,負責和中原各國的聯絡。
軍事練好了,壽夢準備開展實戰,根據巫臣的建議,壽夢出兵攻打楚國的兩個小弟巢國和徐國,也是和晉國一樣采用遊擊戰術,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每次楚軍來救,吳軍就撤,楚軍撤了,吳軍又來打。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吳國七次出兵,楚國七次來救,真的是疲於奔命了。
從壽夢這裡開始,吳國日漸強盛,壽夢也很聽晉國老大的話,經常給楚國製造點小麻煩,楚國北邊有強敵晉國,現在東邊又有了難纏的吳國,日子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