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壽夢十六年,楚共王決定主動出擊教育一下吳國,於是派令尹子重帶兵出征。在正麵戰場,吳國硬碰硬的話其實並不是楚國的對手。楚國大軍開入吳國境內,一舉攻下了鳩茲(今安徽蕪湖附近),直逼衡山(今安徽當塗東北方向的橫山)。由於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開進,子重派收下將領鄧廖帶領三百輛戰車、步兵三千人人組成小隊伍侵襲吳國。
吳國的山路實在是太難走了,鄧廖帶兵趕路十分吃力,吳國那邊則以逸待勞,一舉打敗了楚軍,還俘虜了鄧廖,損兵折將的子重隻好帶著楚軍撤退了。吳軍看楚軍撤退了,運用起了“敵退我進”的戰術,反攻楚國,占領了駕地(今安徽無為縣境內)。楚國人因此嘲諷子重,子重抑鬱成疾,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壽夢在位期間,對楚作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外交上又參加了好幾次諸侯會盟,大幅提高了吳國的國際地位。
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夷昧、四子季劄,壽夢很喜歡幼子季劄,想傳位給季劄。季劄不肯接受,說按照傳統,王位要傳給長子,壽夢隻好立長子諸樊為接班人。壽夢臨終前,將四個兒子都叫到跟前,囑咐道:“王位一定要兄終弟及,最後傳到季劄那裡,我看好他,他能使吳國富強。”
壽夢死後,諸樊又要讓位給季劄,季劄再三推辭,最後跑去種地了,此事隻好作罷,諸樊繼承王位。諸樊的事跡前麵大致也提到過,他和父親一樣,致力於發展吳國和騷擾楚國,但後來在打巢國時中了空城計,被一箭射死了。根據諸樊生前的意思,王位繼續兄終弟及,傳給了二弟餘祭。
餘祭在位時間很短,第四年時餘祭帶兵攻打越國,仗是打贏了,但是自己被越國的俘虜刺殺了。餘祭死了,王位輪到三弟夷昧繼承,夷昧要讓位給季劄,又被拒絕了,隻好自己做吳王。夷昧在位時,聽從季紮的建議,停止對外用兵,休養生息,專心發展國家。夷昧臨終前,再次重申父親的遺囑,王位兄終弟及,這次總算名正言順輪到季劄了,但他又又又拒絕了,跑回了自己的封邑延陵(現江蘇省常州市南淹城),種起了地。
國不可一日無君,德才兼備的季劄無心王位,大家隻好擁立夷昧的嫡長子僚繼任吳王。諸樊的嫡長子公子光心有不甘,他認為當時諸樊為了傳位給季劄才搞兄終弟及的,不然王位肯定是由嫡長子身份的他繼承,現在季劄不接受王位,那麼王位應該屬於自己。公子光於是暗中積蓄力量,意欲奪回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