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自然抵擋不住,連丟70幾座城邑,向魏國求援,魏武侯隻好把前線攻齊的軍隊撤了回來支援衛國,擊退了趙國軍隊,三晉聯盟再次破裂。
魏武侯在位期間,和四周的國家都打過架,有勝有負,他堅信能夠稱霸天下,但常年的戰爭消耗了魏國國力,作為守業者,魏武侯肯定是不合格的。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國發生內亂。
魏武侯死得比較突然,他還沒來得及製定接班人就嗝屁了。魏武侯的兩個兒子魏罃和魏緩為了爭奪君位大打出手,魏緩爭不過魏罃,逃到趙國找趙成侯求助。魏緩的幫手公孫頎則到了韓國,勸說韓懿侯趁魏國內亂與趙國聯合發兵出擊,削弱魏國實力。
趙、韓兩國都覺得是個好機會,就聯合出兵,在黃河北部集結,一起攻打魏國。魏國此時內部不穩,沒有餘力抵抗外敵入侵,趙韓聯軍大舉進攻,一路西進,直逼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魏罃派出軍隊在濁澤(今山西運城境)迎戰,不敵趙韓聯軍,大敗,趙韓聯軍趁勢包圍了安邑。
此時魏國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趙韓內部缺發生了矛盾。趙成侯主張滅了魏罃,然後扶植魏緩上台,讓魏緩拿出土地來送給趙韓。韓懿侯則覺得這樣不好,會讓彆人覺得自己是貪暴之人,他想將魏國一分為二,讓魏罃和魏緩自己鬥下去,這樣魏國就不足為患了。雙方誰也不服誰,韓懿侯不高興了,索性帶兵回去了,不折騰了。趙成侯沒辦法,自己恐怕是打不過魏國,於是也回去了。魏罃開始反擊,殺死了魏緩,自立為君,即魏惠王。
魏國在濁澤之戰中生存下來,憑借著祖業,仍然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大,但三晉聯盟算是徹底破裂了,魏國在魏惠王時代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魏惠王的工作能力其實還可以,但他錯失了一位大才,導致戰國格局被顛覆,這個牛人是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