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十四章 申不害變法(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353 字 8個月前

變法圖強是戰國時期的鮮明特色,但環境複雜,人心各異,大多的變法都是曇花一現。不過不管變法持續多久,能掀起變法的都是一代牛人,給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篇說得申不害也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本是鄭國人。

申不害對法家、道家思想都很有研究,頗有心得,但沒有得到賞識,在鄭國就當了個小官。鄭國被韓國滅了之後,申不害就成了韓國人,還是個小官。

韓昭侯(沒鄭國的韓哀侯孫子)上台後的第四年,魏惠王發兵來襲。麵對老大魏國,韓昭侯很愁,群臣束手無策。這時候申不害站出來出了個主意,他對韓昭侯說:“大王您去認個慫,拿著朝見天子的玉器去拜見魏惠王,尊他當老大,到時候魏惠王狂妄自滿,就不會拿韓國怎麼樣了。而且這樣在國際上,輿論也會偏向我們的。”

韓昭侯沒其他辦法,隻好聽從申不害的建議去拜見了魏惠王,吹捧了一番。魏惠王聽後十分高興,下令撤兵,還和韓國簽訂了友好協議。此次危機化解後,韓昭侯心想申不害這個原鄭國小官還是挺不錯的,開始重用他當自己的謀臣。申不害在韓昭侯的重用下,才華逐漸顯露出來。

韓國吞並鄭國之後,雖然實力見長,但相比周圍魏、齊、秦、楚四個大佬,還是差了很多。韓昭侯明白落後就要挨打,他想學習魏國變法強國,便於公元前351年,將申不害破格提拔為相國,讓他主持變法改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