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是魏國人,祖上也曾風光過,但到了張儀這代,家裡已經很落魄了。張儀為了出人頭地,奮發學習,年輕時幫人家抄書,碰到好句子就記在手上或腳上,晚上回家後,在折竹子來刻寫。後來張儀到了著名的鬼穀子大學深造,和孫臏龐涓不同,他讀的是縱橫術專業。
張儀畢業後,到楚國發展。有次張儀參加了楚國相國組織的酒宴,席間相國有塊玉璧丟了,一些門客說:“肯定是張儀偷的,他家窮,品行不咋滴。”於是張儀被綁了起來,被人用竹條抽了幾百下,還是堅持:“不是我偷的,冤枉啊。”眾人於是把他放了。
張儀回到家裡,老婆看到他遍體鱗傷,很是心疼,說道:“要是你不讀書不出來混就不會這麼慘了。”張儀卻說:“老婆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還在呀,怎麼了,你肚子餓了?”“沒事,隻要舌頭還在就好。”
張儀受辱,於是離開了楚國,前往趙國投奔師兄蘇秦。在蘇秦的計劃下,張儀被激入秦,這在前文說到過。秦國繼續延續了商鞅變法,在選人用人上比較開明,以職業公務員代替貴族世襲,靠能力說話,而且秦國是現在最有潛力的國家,蘇秦料定了張儀會去秦國發展。
之前秦國在雕陰之戰中重創魏國,主將公孫衍憑借此戰升官為大良造,掌管軍政大權。大良造是當時秦國的最高爵位,之前商鞅也是大良造。當時秦國相國位置空缺,公孫衍本是一號候選人,不過張儀來到秦國,局勢就變了。
公孫衍本來是魏國人,在魏國發展不好才到秦國從軍,一步步走上高位。魏惠王在雕陰之戰之後害怕秦國繼續出兵,就派人花重金賄賂魏國老鄉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就建議秦惠文王趁秦魏講和,發兵攻打西麵的遊牧民族。
張儀來到秦國後,反對公孫衍的意見,他對秦惠文王說:“趁他病要他命,現在是打魏國的好時機,魏國是老大哥,要是給他緩過來就不好了。公孫衍是個魏國人,您彆聽他的,他肯定收好處費了。”秦惠文王說:“你不也是魏國人嗎?怎麼還主張打魏國。”“我要當官。”張儀的目標很明確,說法也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