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實力大增,成為了秦國東出函穀關的最大勁敵。公元前288年,為了應付趙國,魏冉想了個辦法。現在什麼王什麼王的太多了,魏冉讓秦昭襄王直接稱帝,同時派人去齊國,請齊湣王一同稱帝,雙方結為同盟一同進攻趙國,秦昭襄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這個事件史稱齊秦互帝。
蘇秦不希望看到秦國和齊國聯合起來,這樣就不好搞齊國了,於是他和齊湣王說:“稱帝這個太囂張了,我們還是低調一點吧,要麼先看看秦國稱帝其他國家的反應。趙國實力強大,我們不如去打宋國。”齊湣王於是去了帝號,放棄進攻趙國。
為了確保其他國家不乾涉齊國滅宋,蘇秦先去了趙國,他沒找趙惠文王,而是直接找了時任相國李兌,和他說:“之前秦國來找我們攻打趙國,我們沒同意,我們是想和趙國聯合的。現在我們準備去打宋國了,事成後我們把宋國的陶城送給您。”李兌向來是主張聯齊抗秦的,聽到蘇秦這麼說,當然樂意接受。
後來蘇秦又去了秦國,他直接去找魏冉,說:“我們準備打宋國了,你們可以趁此吞並韓國的安邑,我們雙方互不乾涉。”安邑的戰略位置很重要,是秦國東出函穀關的必經之路,魏冉早就有想法了,但他擔心攻打安邑,齊國會來支援,所以沒動手。雖然宋國是塊肥肉,魏冉不想齊國吞下去,但宋國必經和秦國不接壤,眼下而言還是安邑更有價值,於是魏冉答應蘇秦不出兵乾涉。
搞定了秦國和趙國,蘇秦又寫信給燕昭王讓他先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沒有了各國的乾擾,齊湣王聯派將軍韓聶領兵攻打宋國,加上魏、楚組成三國聯軍。宋康王還在做著當霸主的千秋美夢呢,三國聯軍已經壓境宋國。在宋康王多年暴政之下,宋國軍民都不想跟著宋康混了,麵對三國聯軍,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跑路。沒過多久,宋國都城被破,宋康王出逃,死在了魏國。
宋國從微子啟到宋康王,曆經了三十四代君主,八百多年的曆史,最終被曆史的車輪給碾沒了。其實就算宋康王不作,宋國遲早也是會滅亡的,這可是弱肉強食的戰國。
宋國被滅後,領土被齊、魏、楚瓜分,齊國當然占了大頭。事件的發展都在蘇秦的預料當中,愈發強勢的齊國成了其他諸侯國的眼中釘,畢竟樹大招風。齊國這顆大樹即將麵臨著一場狂風驟雨,帶來這場風暴的人,是燕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