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0年,滅六國的第二年,秦始皇決定出門轉轉,一來是看看地方情況,二來是到各地露露臉,彰顯天子威嚴。這次的出遊路線叫做重走長征路,秦始皇從鹹陽向西北方向旅行,一直到達秦人祖先故地天水,再從天水向東一路回到鹹陽,回顧了一下秦國祖祖輩輩東進的路線。
這次出遊秦始皇發現了一個問題,交通太差了,坐車都不舒服。秦始皇下令以鹹陽為中心,修築通向四麵八方的馳道。馳道,顧名思義,就是能在上麵奔馳的道路,就像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遊,這次是向東。秦始皇想想旅遊就記個“秦始皇到此一遊”也沒多大意義,要麼就玩一票大的,去泰山搞個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大儀式,封禪當於去向老天彙報一下自己的功績,證明一下自己是天命所歸的the chosen one。
封禪可不是誰都能玩的,當年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想去泰山封禪,結果被管仲攔下了,管仲說:“封禪要天命所歸,你是給周天子打工的,有啥資格去封禪。”齊桓公也很老實,沒再提封禪的事。魯三桓之一的季孫氏也想去,被孔子給嘲諷了一番沒去成。秦始皇不一樣,他覺得自己比三皇五帝還牛,當然有資格封禪。
泰山既不是五嶽中最高的,也不是風景最秀麗的,為啥選在泰山封禪,不去五嶽中的其他名山?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唄。從地理上看,泰山是黃河中下遊的第一高山,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而且泰山在東邊,太陽從東邊升起,東南西北,東最大嘛。從文化上看,春秋戰國,哪裡文化最發達?當然是泰山所在的齊魯之地。泰山作為齊魯之地的最高山,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就這樣,秦始皇帶著文武百官,開始東巡。秦始皇先是到了嶧山今山東鄒城市境內,讓人在山上立碑,刻上了自己的豐功偉業,添油加醋渲染了一番,意思是說我秦始皇可和齊桓公不一樣,我是有資格封禪的。但封禪具體怎麼做的,秦始皇心裡沒底,為了給自己的封禪造勢,秦始皇去泰山時帶上了齊魯有名的七十多名儒生,舉辦了一個封禪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