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你的意思是我們存進錢莊的銀兩也能用?但那是老百姓的錢,咱們老朱家再怎麼困難,也不能打老百姓的主意啊。”
朱元璋板著臉說,他根深蒂固的想法是絕不動老百姓的財產。
朱壽很無奈,畢竟經濟體係這東西不容易講透,尤其是要用淺顯的話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現代金融概念。
“爺爺,你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我不是要動老百姓的錢,而是說,錢如果不流通,就跟地裡的土一樣,沒啥區彆,包括爺爺你存著的那幾十萬兩銀子,花不出去又有什麼用呢?”
“荒唐!那錢如果不是錢,又是什麼?”
朱元璋氣得臉紅脖子粗。
看到爺爺氣急敗壞的模樣,朱壽也隻能放柔了聲音:
“爺爺,彆急嘛。
我給你打個比方,你一聽就明白了。
爺爺是從元朝末年過來的,那時候社會多亂,您比誰都清楚。
爺爺討過飯,這事兒在大明朝誰不知道?爺爺從最底層奪得江山,千百年後還是人們口中的話題。
假設當時爺爺手上有十萬兩銀子,能買到多少糧食?”
老朱盯著朱壽,沉吟片刻說:
“彆以為我不知道你想繞我,那時候老子沒勢力,揣著十萬兩銀子早晚會被人搶走。再說元朝末年糧價那麼高,就算有十萬兩銀子也買不了多少,民間也沒人願意賣給你。”
朱壽笑著搖搖頭,至少這點上,老朱明白錢得靠實力撐腰。
“爺爺的意思是,買不了糧食的錢,還算錢嗎?”
李善長這時也開口:“也不能這麼說,銀子那時還是值錢的,不值錢的是那些紙幣,物價飛漲,百姓根本買不起糧食。”
他可不是像老朱那樣出身底層,接觸的社會階層更廣,對元朝的弊端了解也更多。
“畢竟銀子屬於重金屬,本身有價值,銀本位嘛。”朱壽平靜地說。
自大明朝起,銀兩就成了主要貨幣,加上與外國貿易順差,大量白銀流入炎夏,某種程度上也推動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
銀子任何時候都有價值,但這說的是銀子本身,而非銀票。
這話讓在場的三人都聽得雲裡霧裡,重金屬、銀本位這些新詞他們還是頭一回聽說。
說起重金屬,老朱給子孫取名的習慣後來還意外方便了元素周期表的翻譯。
“銀本位是什麼?”朱標問道。
“就是用銀子做貨幣,”朱壽簡單解釋,“但這隻適用於和平時期,是朝廷的貨幣製度。
可民間不同,一旦戰亂,百姓間的交易會從用錢轉為以物換物,也就是轉向‘糧食本位’。”
這部分老朱能理解,他親身經曆過易子而食的年代,那時候哪有什麼金銀,家裡有布的都是有錢人。